大佬們之間的公開互動,等於是向外界表明,天馳技術造手機就是副業,失敗了也不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影響。
事實上,不只是天馳技術想要跨界造手機,其它新能源車廠商也有類似的想法。
不造手機,相當於鑰匙在別人的手上。
例如想要開發數字鑰匙,若是手機廠商不開放介面呢?
在當下這個時代,手機可以說是成為人們的一大移動的“體外器官”了,人們日常不睡覺,手機不離手,車機的每日使用時間大約是三個小時。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手機和人在互動的資料採集是勝於車機的,但未來汽車是進化發展的,智慧化是必然的。除了交通工具之外,未來的汽車還將會通訊終端、社交終端、娛樂終端、辦公終端,尤其是娛樂屬性和手機產生了重疊。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目前各個手機廠商和汽車產生開始互相跨界。
不得不說的是,自從有了平臺和生態的概念後,大家都學不會合作共贏了,更多的是想著如何背刺。
對於造車企業來說,造手機的資金相對門檻並不算高,尤其是像天馳技術這樣的新能源車企大廠,背靠“天盛爸爸”可以說是不存在資金門檻。
同時,伴隨著汽車智慧化自動駕駛的應用以及立法的落地,智慧汽車在未來將會成為智慧手機的延伸,在駕駛員的眼睛和手可以完全解放出來之後,在這中間所產生的商機將會是非常龐大的,這也是車企廠商與手機廠商正在嘗試探索的東西。
人們逐漸發現,智慧手機與智慧汽車,這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行業,在當下卻逐漸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車和手機的效能需要同時依靠硬體和軟體,只有兩者融合才能實現完整的全場景移動網際網路生態,智慧汽車和智慧手機也因此不可避免的踏上了同一個戰場。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小咪手機的使用者可能開著小咪品牌的汽車,而天馳技術、特斯拉的車主也可能會選擇同品牌的手機。
……
11月24日週二,下午。
陸鳴來到了天馳技術的“66號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成立時間並不長,且只有一個研究課題——人機網聯。
也就是人與計算機的直連互動,目前也是出於初步研究階段,更多的是處於理論概念階段。
但為天馳技術為這個專案課題研究單獨成立一家實驗室,足見公司對其重視程度,因為這是代表未來的一個方向。
“董事長,66號實驗室目前有23名研究員,主要是神經腦科學專家和計算機領域的專家,目前還在擴編中……”鄭鴻瑞客串嚮導角色為大BOSS介紹這所實驗室的諸多情況。
陸鳴也是一路走走看看,韓秋琳也是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後。
“腦機介面?”陸鳴言簡意賅問道。
“是也不是,腦機介面更多的是對外宣傳口徑,也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鄭鴻瑞笑道。
“哦?”陸鳴略作好奇的樣子,又說道:“主要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