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海外投資板塊的齊維目前已經率團飛抵華爾街,他此行的任務就是去調研,調研的公司便是陸鳴在會上給他的那份文件材料羅列的幾百家上市公司。
公司投研部過半的人手都已經被他帶走了,有了華爾街的幾大利益集團捆綁在天盛資本身上,和當地的地頭蛇有了共同利益,齊維的北美調研之行也會順利得多。
韓秋琳把齊維的工作報告向陸鳴彙報了完畢,又說道:“董事長,公司中報業績已經透過初步審計核實,預增超過50%以上,是否要對外發布中報業績預增披露?”
天盛資本的中報業績還沒有完成最終的審計,集團公司旗下的天盛基金公司、天盛創投等全資子公司都要統計,最終業績並表反應在天盛控股上來。
公司家大業大的,算個總賬出來也得耗費大量的時間,但預披露資料今年的中報業績大增是一定的,別的不說新增的外資LP機構的135億美元,光是1%的申購費,約合人民幣就10個億左右了。
對於中報業績預披露的相關規定,天盛控股是滬市主機板的超大盤股,對於在滬市主機板上市的公司,中報業績增長超過50%也可以不用做強制預披露的要求。
但是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做披露報告,披露時間一般在7月15日之前。
陸鳴從韓秋琳手裡接過材料開啟一覽。
公司上半年業績總的收入預計在108~115億元人民幣,同比預增73%~85%,淨利潤81~86億元人民幣,預計同比增長81%~92%,公司的總資產規模預計6081.35億元人民幣,淨資產規模預計5973.58億元人民幣,淨資產同比增長預增74.88%,相較於一季度,淨資產價格上漲了1035.86億元人民幣。
天盛資本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95萬億元人民幣,為LP們管理的資產價格上漲了5819億元,資產增值能力堪稱殘暴。
陸鳴大致看了材料裡的幾項關鍵資料便放到一邊,“中報業績預披露出去吧,盤後再發布。”
韓秋琳點頭:“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天盛資本成立以來,一共從LP機構那裡接下了大約7000億元人民幣的受託資金,也包括三大外資LP機構的135億美元。
也即是說,這管理著的1.95萬億的資產規模裡面,有1.25萬億元人民幣是浮動利潤,而這筆利潤現在還沒有兌現,如果全部兌現的話,天盛資本超額業績提成20%,就能分到2500億元人民幣。
此外還有2%贖回費又是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當然贖回費是最好永遠不要收這筆錢,贖回去了以後就沒有管理費了,7000多個億的受託資金每年管理費都穩穩地收200個億左右,這是旱澇保收的。
一頓吃飽,和頓頓有的吃,差別還是有點大的。
姑且不計算贖回費,超額業績提成目前就有2500億待兌現,如果時下直接兌現就意味著天盛資本的淨資產可以迅速膨脹到8473億元人民幣。
天盛控股目前的總市值才8000億出頭,淨資產規模竟然可以比總市值都高就有點過分啦,這才是天盛控股能夠維持上漲中繼的核心邏輯。
沒有出現暴漲是因為機構高度控盤,極大的、刻意的打壓著天盛控股的上漲慾望,這是大機構之間默契的接力遊戲。
說白話一點就是,這個票的上漲紅利都不能吃獨食,保持這種走獨立行情的慢牛趨勢,這樣就能保證基本上在任何時間點都可以上車。
高不可攀的股價把情緒化、不成熟的散戶阻隔在外,只有機構和老楊這種少數價投牛散投資者在玩兒,這也是天盛控股走勢穩如老狗的另一大關鍵因素。
北上資金天天買買買,很難把節奏帶起來,因為裡面的機構主力都不一般,沒有情緒化、不成熟的大量股民湧入抬轎子,外資想在天盛控股大進大出割韭菜難如登天。
正因為如此,機構持有家數越來越多,遊資眼裡的垃圾股是機構裡面的寶貝疙瘩,因為機構資金量龐大啊,就喜歡天盛控股這種基本面穩如磐石的股票。
這隻股票絕對是目前大A三千多隻票裡面最獨一無二的一隻,其它市場公認的大牛股、諸如茅五廬這些公司的業績也都是透支三年以上,有的甚至在當下就透支了五年、十年乃至十幾年的業績。
半導體板塊的上市公司就不用說了,三百倍甚至五百倍的市盈率,這不叫市盈率,應該叫市夢率。
但天盛控股是個“奇葩”,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才剛剛消化完畢,正在消化二季度的業績,現在已經是下半年了。
別看其股價昂貴,現在每股已經超過1萬元了,但實際上是嚴重被低估的,若是按照傳統白馬股的業績兌現炒作邏輯,天盛控股現在的股價應該被炒到2萬元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泡沫。
散戶進不來,所以機構們不急著拉昇,慢慢的吃,且天盛控股所處券商板塊的特殊性也不能隨便就拉漲停,前十大持倉機構除了賺錢,還扮演著市場維穩的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