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彤和李兆機投入的資金規模比陳東還要多,自然頭寸也比陳東要多,平倉以後,資金規模一下子達到了頂峰。
郭炳祥得知另外兩家的情況,眼紅地說道:“當初陳東跟我說不要收手的時候,我就沒有相信,為什麼你們就那麼相信他?”
李兆機笑了笑,“這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我覺得他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無論如何也要保持統一步調,同進同退。”
鄭雨彤倒是保持了一貫穩健的風格,慢悠悠地對郭炳祥說:“投資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變化,更要看到大局的變化。”
“島國金融市場已經進入寒冬,經濟泡沫讓多少人背上了鉅額的債務。”
“H國市場與島國市場聯絡緊密,是絕對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的。”
鄭雨彤掃了一眼郭炳祥,提醒他,“再說,你們相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我可不相信。”
這話是基於他幾十年在公司上摸爬滾打的經驗,總結而來的。
“任何的國際資本,美聯儲也好,華爾街也好,只要是資本,就不可能做虧本的生意。”
“如今貨幣基金組織,憑什麼白白給H國政府援助了570億美元?這當然是要H國政府把本國的資源來換。”
鄭雨彤提問,“可是H國政府除了一個蕭條的金融市場,還有什麼?”
“H國資源匱乏,除了像島國一樣用泡沫來營造紛繁的金融美夢,還真的很難在國土上實現投資最大化。”郭炳祥分析道。
聽了小侄子這話,鄭雨彤總算是欣慰地笑了笑,“他們本國的資源,無非就是在被金融危機波及之後,還沒有被吃幹抹淨的,民眾還有財團手上的剩餘財富。”
“年輕人,要把眼睛放大。”
郭炳祥嘆了口氣,“彤叔,在這方面我確實不如你,看來我要好好跟陳東學一學。”
他還是第一次真心說出這句話,之前郭炳祥與陳東的幾次合作,都是形勢使然。
他覺得陳東之所以能主導針對金融市場的行動,並且不管是做多還是做空,都能拿到成果,這中間雖然有陳東的努力,但是更大的因素,應該是遵循了市場變化的趨勢。
可是這一次,對於陳東的每一步操作,他都看在眼裡,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並不是所有跟隨市場變化趨勢的操作,都可以達到預期。
“陳東,簡直就是一個金融市場的鬼才。”
郭炳祥默默在心裡感嘆,“如果陳東生在歐美,那他很有可能像索羅斯一樣,成長為國際投機大鱷。”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郭炳祥只能安慰自己,好在他賣出的倉位也不算太高,一定程度上還是掙了錢的。
只是多少的問題罷了。
陳東平倉之後,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訊息,說是這一次狙擊韓元匯率的對沖基金,龍騰也參與其中。
劉輝明反應最快,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當即準備了厚禮前去看望陳東在鵬城的父母。
“劉領導,怎麼是你?”陳學林是見過劉輝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