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
她出生至滿月,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
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
她還會測吉凶,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大海深不可測,風浪又無情,漁民出海頻頻遇險。
年輕的林默練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駕船如飛,自願擔起海上救援任務,哪裡有呼救,那裡就出現她的身影,經她救起的漁民無數。
傳說有一次,天黑了,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隻無法進港,得訊後的林姑娘情急中將自己家的房屋點燃了,讓熊熊大火為船隻引航……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羽化飛昇之日。
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看見,媽祖同諸姐登高於湄峰之巔,告別親人們之後,獨自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之間,忽見彩雲布合,人亦不可復見。此後,航海的人又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
從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而且在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的鄉人感其恩惠,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大宋有名的湄洲媽祖廟
到了大宣和四年,使臣路允迪出使高麗,途中遇到狂風暴浪,以為所乘船即將罹難之時,卻見有紅衣女子從天而降,撫平海浪,一整船人皆得救因感其神功,路允迪奏上,大宋官家宋徽宗便賜其順濟廟額。
自此,大宋的歷代官家皆有賜名,直到宋理宗時還賜名為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當然,民間百姓哪裡能記住那樣長的名字,一律尊稱媽祖。
當年,八道河海軍基地興建媽祖廟時,為媽祖塑金身時,郭勿語的主家們還親自參與祭拜。
從此之後,媽祖的模樣便固守下來她隨著帝國海軍在眾多的地方興建海軍基地,同樣越走越遠聽聞遠在歐洲的自由島上,正在由歐洲的工匠雕塑高達十餘丈的媽祖神像,命名之自由媽祖。
現在那裡還沒有完工,相信不久,關於自由媽祖的黑白相片肯定會到處流傳。
海軍大臣郭勿語原本還以為主家們正在建造的大憲章號鐵甲戰艦完工之時,便是全力攻打韃靼強盜集團之時他當然見過正在修建的大憲章號,不用瞭解別的,一眼看去便已經被那龐大的船身折服。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戰爭會突然暴發,完工已經不可能了。
八道河造船廠正在全力製造由柴油發動機驅駛的四十五馬力,一百噸級的鐵殼炮艇。
他的手上現在就有兩艘鐵殼炮艇,它既可以在海上以每小時十海里的速度航行,又可以在內河上達到這個速度。
當然,還是內河中使用的效果最好,海上則過於顛簸。
海軍大臣郭勿語常常想,如果再大到千噸級別就更好了,暫時用不上大憲章號那樣近萬噸的但是他可不敢想象能有那樣大動力的柴油發動機。
兩艘鐵殼炮艇到了登州軍港的第一時間,海軍大臣郭勿語便認命少尉張戰生為01號炮艇的艇長,同時兼任炮艇小隊的隊長。
第一批次的戰艦出發後的第三天,他收到了平安無事的無線電匯報。
他的心放下大半,媽祖神真的保佑他要立下大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