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牆面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為力的,儘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
但是韃靼人從來都是擅於剽竊的,他們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繼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並且學會了運用大宋新發明的火藥和從回回那裡學到的拋石武器。
在戰術的運用上,韃靼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徵。
他們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
他們在戰鬥中亦很少依賴單純的正面衝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後撤,待追擊的敵軍隊形散亂疲憊時,早已四面包抄的騎兵則在一陣密集的弓箭射擊後蜂擁而來。
他們同時還大量地編入漢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使用漢族先進的攻堅器材擔任攻城的任務,使他們在東方無論是野地浪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所向必克。
這種戰術在他們兩次西征歐洲時使用的得心應手,尤其在第二次西征時,他們僅僅花費2個月的時間裡,12萬韃靼軍隊戰勝並消滅了總數達60萬的歐洲聯合軍隊。
事實上,韃靼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灌甲騎兵,歐洲重灌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他們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
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韃靼戰馬高大。
但韃靼騎兵的戰略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的戰鬥無論多大規模的軍隊都是在很小戰場內進行的。
而且,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崇信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鬥,當他們遇見可以把百里方圓的地方做戰場,且習慣迂迴的韃靼軍隊時,他們的確是碰上了無法想象的戰爭場面。
韃靼人從來都重視諜報工作,他們派到山東地區的細作報告說流求海盜正規部隊不過三萬人,但是持火槍者甚眾或以數十萬人來計,而且皆擅射也!
前者聽了讓人高興,不過三個萬戶嘛但後者聽了讓人發瘋!
幾十萬手持火器,擅於射擊的民眾?!
整個大元不過三十萬大軍,不足十萬火槍手流求海盜瘋了嗎,他們竟然允許平民手持火器?!!
當然,他們也知道平民的火器遠不及流求正規軍的步槍,但是,那都和他們火槍手的火槍一樣一樣的。
大頭目忽必烈曾經想過,若是他的三十萬大軍進到了山東地區,平原之地還好說可是要到丘陵、山區和城市的地方那種被襲擊的畫面實在不敢想象!
大頭目忽必烈絕了想收復山東地區的雄心,只能靜待變化。
然而等到的是流求海盜對大元的正式宣戰。
大頭目忽必烈除了大笑之外還能用什麼辦法來安定軍心?!
幸好還有時間佈置。
當基本的做戰佈置完畢後,大元全國上下同樣開始了總動員。
韃靼人中,男子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全部徵召他們本來就是下馬牧畜,上馬攻戰的戰鬥民族。
事實上所謂的戰鬥民族就是指隨時可以參加搶劫活動的野蠻民族。
然後全國之地開始征馬,這個不分種族,韃靼人、色目人、漢人的民馬中的精良一律徵用!
那些放牧的小民戶不用多說,像思迭爾迷家族這樣的放牧大戶徵用的更多。
不用多說,這是大元成立來的生死一戰連邊境都不用防衛了,所有的力量必須要用上。
當然,好訊息也有流求海盜不過出動了兩萬人,而且還是分兵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