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充當傳話人,宋太祖和北漢之間就曾利用間諜傳話。
打入敵方內部,進行反間、離間,如種世衡曾派王嵩打入西夏內部,成功離間了元昊和野力旺榮兄弟,促使西夏與大宋議和。
此外,還有策反敵方人員,洩露傳遞假情報,以及暗殺、行刺等任務。
大宋時代的間諜選募有很嚴格的標準。
必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體格強健、不懼生死、善於打探敵情、意志堅定能忍受痛苦等。
此外,還需具備一定特長,如精通蕃語,有一定的地理知識和繪畫能力,有一定的數學知識等。
為了保證情報的保密性和間諜及其家人的安全,間諜往往以其他身份為掩護。
如商人、僧人、普通百姓、土著居民、敵將的親信、寵妾等,身份遍佈各行各業。
據說,宋太祖當年親自派出一位間諜以僧人身份潛入南唐,獲得敵將林仁肇的畫像,並實施反間計和離間計,成功除掉主戰的林仁肇,從而滅掉南唐。
早在聯邦帝國之前,大宋是世界上第一個創造了密碼技術。
密碼在大宋的樞密院稱為“字驗”,是由符彥卿首創。
據大宋的軍事教科書《武經總要》記載,當時把軍中的行動約定為40項,如請弓、請刀、請甲、請馬、請草料、請進軍、賊多、被賊圍、戰不勝,等等。
所謂“字驗”,就是找來一首五言律詩,每一項對應一個字作為暗號,40個字就對應40項軍事活動。
比如《春望》,如果用“家書抵萬金”的“金”字表示“賊多”,那麼一線指揮官就派遣情報人員向後方遞送情報的時候,就在“金”字上做一特殊標記。
後方收到後,根據密碼本核對,便知道了敵人特別多的資訊。
如此,即便情報被截獲,由於敵軍沒有密碼本,也弄不明白其中含義。即使嚴刑拷打情報員,由於他只負責遞送,對情報代表的內容並不瞭解,所以也是白費力氣。
這樣一來,情報的安全性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證。
所以,在戰爭頻繁的時期,也許你無間中讀到的一首五言律詩,卻極有可能是一份重要的軍事情報。
另外,大宋還出現了密寫的先進技術。
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早在1126年,開封被金軍圍困之時,宋欽宗“以礬書為詔”。因為“以礬書帛,入水方見”,只有把布帛浸入水中,隱藏其上的字跡才會顯露出來。
金人不知道這個內幕,便無從知道情報的內容了。
其他的間諜技術,還有諧音、蠟書、甕聽、空飄、箭書等等,可謂花樣百出,把間諜和反間諜戰推向了當時的高峰。
雖然大宋的軍隊戰鬥力不太行,但有如此先進的間諜技術,實在讓人感嘆。
法可統領認為機速房的情報太慢,安撫司的情報又太雜,皇城司又只是對內部人員的……所以他組建了火器軍軍情部,只在重大活動時期發揮定點作用。
軍情部沒有讓他失望,給他送來了眾多的情報。
PS:感謝書友澳洲老吳與清風明月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