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長腿愛德華一世去那裡還有一個目的,他要考察一下新商業區的運營情況。
單單一個新商業區所產出的稅收竟然相當於一個倫敦城了!
如果沒有先前的賣地收入,再加上新商業區不斷上交的稅收,英格蘭王國可能早就要宣佈破產了……事實上破產對於歐洲各國的君主來說也是正常的。
當然,能不宣佈破產還是不宣佈,否則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好的經濟,就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是常識。
從羅馬時代開始,英格蘭島群就和西歐大陸有了貿易聯絡,之後又和北歐地區的瑞典王國密切了聯絡,甚至能遠到地中海東部。
到了11世紀時倫敦城已成為重要的外貿中心。
英格蘭從北歐地區進口木材、銅;從歐洲的東北地區進口瀝青、繩索;從法蘭西地區的加斯科尼進口酒;從波羅的海地區進口魚。
英格蘭的出口則有錫、鉛、鐵器和糧食、羊毛和呢絨。
當然,也許那些來自東方的商人正是看中了英格蘭王國能與歐洲地區進行廣泛的商貿才來的……
忠臣伯內爾在四輪馬車的車廂裡向長腿愛德華一世展示了那些東方商人所用的貨幣。
長腿愛德華撫摸著那些有著精美圖案的銅幣和銀幣……那上面的圖案是一種特殊的大帆船。
他嘟囔著說:“……太美了,這些應該算是藝術品。”
忠臣伯內爾苦笑了一下,此時歐洲地區的各個國家,他們的銀幣和銅幣要麼是鑄造出來的,要麼都是用錘子砸出來的,它們的模樣可想而知,醜陋而模糊!
上帝才知道這些東方的貨幣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忠臣伯內爾還遞給他幾張精美的紙片,說它們也是一種貨幣,竟然還比銅幣更貴!
忠臣伯內爾指著一張說:“他們說這樣的一張紙幣可以買我們兩磅的小麥!”
此時英格蘭王國的小麥畝產量最高不過一百磅,所以再漂亮的紙片也不能換出兩磅的小麥,這是搶劫!
長腿愛德華一世瞪圓了眼睛,他怒氣衝衝地問道:“那我們用那張紙片能買他們什麼?!”
“一磅海鹽!”
“……”
此時的英格蘭王國別看是海島之國,但是,他們要吃的海鹽仍然價格較貴……因為他們只會用木材來煮鹽。
更可笑的是,他們本來是盛產高質量的無煙煤和煙煤的國家,而且開採極為容易,基本是露天礦藏……但是眼下卻只是用在鐵匠鋪裡!
煮鹽和冶煉,哪怕是居民取暖都不會用呢。
所以,那海鹽的成本可想而知。
一磅海鹽換兩磅小麥……英格蘭商人佔了便宜。
長腿愛德華一世當然不知道那些來自東方的海鹽都是商人們在底艙用來充當壓艙物的……還沒有人專門運輸海鹽,雖然成本極低,但收益相對來說也小。
長腿愛德華一世認真端量起那張紙幣了……上面同樣是東方特別的帆船圖案,還印著“200”的數字,而且在忠臣伯內爾的指點下,他還看到了所謂的水印,竟然還能將圖案夾在紙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