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聯邦帝國國王張安國的保險櫃裡有一份有關南非地區的礦產地圖……上面的礦產點全是精確到百米之內。
南非地區的礦產資源,尤其是固體礦產資源相當豐富。
世界上可探明的幾乎所有礦物在南非地區都有儲藏,而且其中很多礦藏的儲藏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鉑金和黃金產地國,釩、蛭石、鉻的產量都居世界第一。
金剛石、錳礦、煤、石棉、鉛、鈾的產量也名列前茅。
從地理分佈上看,威特沃特斯蘭德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礦脈。
位於西北省和姆普姆蘭加省的灌木叢林地區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鉻礦和錳礦區,礦藏分別佔到世界儲量的一半以上。
世界上 80%以上的錳礦儲藏分佈在川斯瓦的瓦爾河以北一帶,那裡有豐富的銅礦、石棉、煤礦、鐵礦、鉑金、鉻、鑽石。
姆普姆蘭加省的西南部則是非洲地區最大的煤礦產區,除了出產鉑金族金屬外,也是南非大理石和氟石的重要生產基地。
南非地區擁有許多世界級的大型礦床,如維特沃特斯蘭德盆地的金鈾礦床、德蘭士瓦盆地的鐵、錳、石棉礦床、布什維爾德雜巖體的鉑、鎳、鉻、磁鐵礦、釩、錫、螢石礦床、帕拉博拉雜巖體銅、磷灰石、蛭石、磁鐵礦礦床,以及金剛石礦床等均為超大型礦床。
張安國國王原本不想過早開發那裡,在他和朋友們共同制定的發展計劃中,南非地區只能算一個由東向西商貿的供給點……暫時仍以天竺地區的馬布裡新商業區的開發為主。
在那裡,聯邦帝國要借用天竺大陸優質的鐵礦和煤炭資源發展工業,使之成為又一個重要的鋼鐵供應基地。
眼下,大宋政府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年產五十萬噸……這比真實的歷史產量高出了三倍多!
但是,這與近兩億的總人口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聯邦帝國對他們鋼鐵產量的推進作用是巨大的……原先,他們根本沒有達到初級水平的工業化發展階段,事實上也不需要那樣多的鋼鐵產量……年產十二萬噸到十五噸足夠他們用了。
其實這個十二噸產量也不低了……這一產量是1640年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產量的2.5-5倍!
整個歐洲各國,包括俄羅斯歐洲部分到18世紀鐵產量才大致在14-18萬噸之間!
但是,聯邦帝國的出現倒逼他們快速跟進,僅僅一個四輪馬車的鑄鋼車輪的需求就使對鋼鐵的需求大增,遑論其它了。
大宋境內有的是鐵礦……但是那都是低品位的鐵礦,而且雜質含量高。
大宋收復了交趾地區把它列為交趾州後,他們很快在那裡發現了優質的鐵礦!
品位高到可以直用來冶煉鋼了……特別是他們學了流求島上的石墨鉗鍋鍊鋼法後,他們的鋼鐵產量與質量都大幅度提升了。
他們毫無心理負擔地照搬流求島上的鍊鋼技術……張安國國王和他的朋友們無可奈何。
原因很簡單,大宋鋼鐵產量和質量的大幅度提高對聯邦帝國的發展幫助極大。
他們可以把一些工藝簡單的鋼鐵生產完全甩給大宋……比如一些必須的生活用品,鐵鍋、菜刀之類的;一些基本的生產用品,比如鋼鍬、斧頭和鎬頭以及鋼筋、鐵軌之類的。
這些產業都可以完全轉移給大宋的民間生產。
由於鋼鐵的產量暴增,與海鹽和香料相同的情況出現了,大宋政府不得不取消鋼鐵專賣,集中力量壟斷貴重金屬的經營……他們倒是想專賣鋼鐵啊,但是現在產量太大,沒有那成本來專賣。
當然,不管什麼時候,對聯邦帝國來說,優質鐵礦石和煤焦炭以及優質鋼鐵的需求也許在幾百年內永遠上升……開發南非地區的冶礦生產也不算冒進。
張安國國王從殷地安集團公司中抽出些人員,派他們去南非地區發展建設,算是用自己的投入給聯邦帝國的工業發展打個樣。
那支讓黃坡羅主管弄不懂的軍隊是張安國國王不得不成立的黃金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