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強的電池直接用的是那面世界的19世紀60年代,法國的勒克蘭謝發明炭鋅乾電池。
這是一種酸性鋅錳乾電池,它是以鋅筒作為負極,並經汞齊化處理,使表面性質更為均勻,以減少鋅的腐蝕,提高電池的儲藏效能。
正極材料則是由二氧化錳粉、氯化銨及碳黑組成的一個混合糊狀物。
正極材料中間插入一根炭棒,作為引出電流的導體。
在正極和負極之間有一層增強的隔離牛皮紙,該紙浸透了含有氯化銨和氯化鋅的電解質溶液,金屬鋅的上部被密封。
鋅與錳都是流求島有色金屬儲備中的必備存貨……這個當然是王德發的功勞,他當年曾經一點點用坩堝冶煉法想弄出合金鋼來,也太多的失敗,也有過成功。
這一切的文字資料與有色金屬儲備都留給了宋子強。
緊接著,宋子強直接弄出了用竹炭做燈絲的燈泡。
他直接往燈泡裡注入二氧化碳,然後塗了些黃磷來消除燈泡裡的可能殘存的氧。
接上乾電池後,果真亮了,而且竟然能連續工作上千個小時。
吳大鵬好奇地問道:“為什麼要做成鴿子蛋大小?”
“這是加工最容易的尺寸……”
好吧,吳大鵬表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妥協式生產加工。
吳大鵬說:“我們是不是要建正規的發電廠了?”
“電動機還沒有呢,要什麼發電廠?”
“那為什麼不製造電動機呢?”
“沒有發電廠,我怎麼能加工出強力磁鐵?”
好吧,吳大鵬明白自己陷入了一個悖論中……天然磁石可以加工出低輸出率的發電機,要是達到電動機的水平,還要一點點去發展。
還是那句話,一切都要慢慢來。
其實宋子強搞出這些裝置來的時間不算短,足足有大半年呢。
直到一年後,八道河地區才開始出現了民用磁石式電話……儘管五位號的售價昂貴,服務費也昂貴,出現一年左右,最終突破了萬門……
直到兩年後才開始在大宋的臨安城內的民間開始經營,在半年內就突破了三千門!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宋子強忙活自己的事業期間,別人也沒有閒著。
萬士達則開始搞自己的鐵甲船。
憑藉現在已經有的技術裝置,萬士達才不想只是簡單的將鐵甲釘在木船板上而已,那樣的牢固性要差很多的。
既然木結構船體基本承受不了非裝置不可的蒸汽發動機和更大的大型火炮,那麼木結構船體更不能經受住再加上一種更重的裝甲……所以說,那種簡單盯上鐵甲的設計理念很可笑。
在理論上說,現在能軋製鑄鐵鐵軌,就能軋製鑄鐵龍骨,能製造出不漏水的中高壓蒸汽鍋爐,就能製造不漏水的鐵甲鉅艦。
至於裝甲帶的軋製也不難,一個熱軋技術就搞定了。
萬士達設計的鐵甲船也不是全鋼鐵,他認為那樣有浪費材料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