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現在已經普及了馬耕技術而流求島則已經普及了水牛耕作,再加上有機化肥與有機農藥的幫助,單位畝產量比大宋農民的精耕細作多了兩成!
而且一個普通農民的產出相當於大宋普通農民的三到五倍!
流求島開發建設的四道河輕工業城恰逢其時,麻紡,棉紡,絲紡或混紡行業藉助鍋駝機為動力快速發展起來,甚至在剛剛完成廠房的基建工作,還沒有完全乾透時就安裝調整開工執行了!
去年,山東地區和大宋中原地區的棉花大豐收,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引爆了那裡的紡織行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中,在大宋山東西路,高麗國中部,澳大利亞西部都將開始大力種植棉花紡織事業仍然會高速發展。
但是,大宋市場的通貨膨脹仍然不依不饒地傳導到流求島了,實在沒有辦法啊,兩方面的市場聯絡太緊密了。
比如水泥等建材市場完全是買方市場,基本上是有多少貨就被買走多少,一天漲一個價錢。
張島主和王德發主家不得不提前拿出辦法來對付大宋市場的通貨膨脹。
很快,《流求時報》的頭版頭條上刊出了爆炸性新聞,說是在流求島管轄的澳大利亞西部的金山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金礦!
而且後面幾版的廣而告之上說,歡迎任何大商大戶或是平民百姓前去開採,只需要交納少量的費用辦理開採證以及將來繳納一定的開礦稅便行,而且提供航期為15天、30天和45天三種不同的客船,時間越長,船費越便宜。
大宋境內的大商大戶們被驚住了,天下還有這等好事情?!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大商大戶們都能在現在掀起的經濟浪潮中找到位置。
比如一些過去依靠大宋鹽引發家的鹽商們,他們就屬於因流求島而沒落的典型代表大宋政府不得不取消專賣後,他們很快就是市場經濟中敗了下來,全仗著過去的存下的財產活著,正處於找不到新出路的時期。
想從事現在最掙錢的有線電報行業吧,那早都是大宋政府和一些權貴家族壟斷了。
想跟風開辦紡織行業吧,他們根本比不了原先就有紡織經驗的紡織作坊。
也想興辦農場種植棉花吧,那些適合種植棉花的旱地,要麼就被大宋政府指定為公田,要麼被地方權貴佔有這裡的水太深,他們真的不敢下去。
走老路買良田吧,可是那個流求島一直在出售水田,一直買下去後,發現根本沒有太大的收益物以稀為貴,你越買人家賣的越多,那糧食價錢根本上不來不說,而且買的越多交稅越多,管理成本和種植成本也越高。
囤積糧食等賣高價?
那是開玩笑囤一季的糧食,就算最好的貯存條件下,也要損失一成左右,而且囤了兩年的陳糧,你會買嘛?
平民百姓恐怕寧肯啃食玉米和地瓜、土豆也不會買的!
囤糧食想暴富,除非是天下絕收,而且還不能有別的替代食物才行。
但是可以出去開採金礦!
Ps:感謝澳洲吳、呲牙三七、書友151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