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大宋境內的三大主流報紙分別是《大宋時報》、《民聲報》和《流求時報》。
這三份不同的報紙,他們的側重點不同。
《大宋時報》是大宋政府的官方報紙,內容上中規中矩,基本都是朝廷的政事,全然不見任何廣而告之,無論多麼新奇的商品休想登上報。
大宋政府不差那些錢鈔!
《民聲報》是民營報紙,那上面除了讚美朝廷外,大多都是些大宋境內的奇聞趣事,廣而告之的內容較多。
《流求時報》上基本不提大宋的政事,以報道流求島內部的事務或是海外異聞為主,那上面的廣而告之刊登了很多,基本上可以直接看到流求島上又出產了什麼新鮮商貨。
但是,當大宋政府在皇宮內舉辦了為國,為官家和為民祈福的水晶球法陣時,這則訊息則不約而同地成為三大主流報紙頭版頭條的新聞!
當然,三家報紙的側重點還是不同。
《大宋時報》側重報道水晶球法陣場面的端莊宏大:
“九千九百九十九枚水晶球,它們融合了天地的精氣,聚在一起同時吸收月亮的光輝,定有改天換地的作用!
近千名童男童女,配合著道佛兩家行陣法之人,其勢蔚為大觀,足以感應上天!
法陣上同時還點以近千盞流求汽燈整體上流光溢彩,疑是銀河落九天了!”
《民聲報》則多是從舉辦法陣之間之後出現的各種祥瑞異像來描寫:什麼天空出現五彩之雲,什麼雞蛋上出現為大宋祈福的圖案之類的,甚至還有什麼天降異人,唱著祝福大宋的歌謠整個村子都聽到了。
為了祝賀水晶法陣的舉辦成功,《流求時報》則暫時把自己的衛隊在山東地區的戰事都排在了後面,以大宋的水晶法陣以先。
那報紙上除了如實記錄了法陣的整體境況後,還暗寫了流求島為這場法陣的幕後貢獻,表明大宋和流求島兩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係!
楊友行主編《流求時報》的時候,張國安島主給了他一個不容踏過的底線,那就是不能對大宋朝廷的任何政事決定說三道四
張國安島主當時說:
“像大宋這樣的政府,你現在不能去批評他們,當然也可以不用去讚美,不提最好!
他們能讓在大宋境內賣我們的報紙,這是一個比什麼都難得的機會,我們寧願賠錢也做了”
楊友行主編聽完後一時無語,他的報紙不能說是一份掙錢的行當,但是從收入上看絕對有剩餘,他每個月都有請古劍山行長來算賬的怎麼也比《大宋時報》掙錢吧!怎麼能想到賠錢的事情呢?!
張國安島主意味深長地說:“你一定要記住,如果你的文章內會夾私貨的話,你的報紙相當於一支流求衛隊了甚至歷史都可能記下你的名字!”
楊友行主編笑了,他不求在歷史上留名,他那個時候像動物社會一樣,追求活在當下但是夾帶私貨嘛,這個他可太會了,張國安島主先前指點過他幾次後,他就完全明白了。
春秋筆法嘛,簡單的技術要求。
那時,小二和王徵不久後也帶隊回到了流求島。
他們帶回來了新航道,新生意,還有一些奴隸但是,張國安島主沒有像接待流求海軍那對待他們。
兩個人也沒有在意,畢竟海軍船隊與商貿船隊的特點不同,他們沒有渴望得到海軍的待遇。
但是,他們兩個人大受商人的歡迎,他們是商人們心裡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