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勿語大隊長抵於三佛齊國首都巨港城的時候,他受到三佛齊國王親切地接見,雙方不僅共進了晚餐,甚至還進行了只有幾人參加的密談。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郭勿語大隊長聽了國王的要求後陷入了沉思,那個國王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職權範圍。
眼下,三佛齊國正處在重新崛起的時候……這個王國在實力最強大的時候一共有十五個屬國,當然它們都是一些部落似的組織形式,每個屬國人數基本都不過兩萬人。
在郭勿語大隊長的海圖上,三佛齊國本來位於叫什麼馬六甲海峽的南端,這裡的地理位置優越,目前已經成為整個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
他們長期與東、西方的大宋和回回商人同時進行香料貿易,經濟力量本來就比較雄厚,自從流求島意外崛起後,他們現在的經濟力量又上了一個境界。
他們同時又是整個群島的大乘佛教的中心,天竺地區的佛學大師夏基阿基爾蒂都曾在巨港城講過佛學。
早在公元671年時,唐代高僧義淨取海道前往天竺地區學習佛法,曾在此學習梵語和佛教理論,而且從天竺地區取經回來後,繼續留在三佛齊國的巨港城從事翻譯和著述多年。
從經濟實力和宗教實力上看,他們確實是強國,但是如果從現在軍事實力上看……他們卻實在不能算是強國,都比不上幾百年前的水平。
那時,他們剛剛與另外一個佛教國家嶽帝王朝透過婚姻關係,合二為一,那個時候穿行海峽的海船都必須向他們納稅,他們那時的勢力影響遠達細蘭島及天竺地區東岸。
但是就在幾十年前吧,他們遭到了天竺地區南部的注輦國的襲擊。
注輦國率兵大舉進犯三佛齊國的本土以及在其它島嶼上的各屬邦,這使他們的軍事國力大受削弱。
因此,三佛齊國後來根本無力干預東部新崛起的爪哇國。
在經過幾十年的混戰後,兩國都疲憊不堪,他們不得不達成協議,整個群島的西部屬於三佛齊國的勢力範圍,東部則屬爪哇王國勢力範圍。
原本他們佔有整個群島的利益,現在卻不得不分給爪哇國一半。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們的軍事力量不行……所以,現在的三佛齊國國王把眼光投向了流求商人身上,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重新崛起。
三佛齊的國家收入除了經營自產的香料外,相當一部分得自進出口貨物的稅收和海上劫掠,故它的各個港口都堆滿大量本土以及來自大宋、天竺和回回諸國的土特產。
前文說過,直到現在,這個國家的社會性質還是屬於帶有濃厚的奴隸制殘餘的封建制。
三佛齊國王自稱“龍精”,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他們的國王去世後,百姓要被迫削髮服喪。
國王的待從則都要被迫投火殉葬……三佛齊屬國的百姓平時不納租賦,戰時由酋長率領,自備兵器、糗糧然後聽候調撥。
但是他們北有注輦國這個強敵,東有爪哇國這個強勁的對手……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國際環境不算太好,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了。
巨港城的名字響亮,事實上它的規模遠不及流求島或是大宋的一個普通海港。
早在大唐時代,他們就開始遣使北上進貢……到了大宋一朝,他們從宋真宗時代開始,幾乎隔幾年就派出大臣進貢,還多次獲得大宋賜與的官職。
所以,他們完全瞭解大宋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