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強盜集團的大頭目忽必烈根本不懂農業生產,但是他有忠心不二的漢臣幫他管理統治,他只需要看結果就可以了。
近幾年剛剛出現在大宋境內的新農作物品種同樣讓韃靼人也受益匪淺,無論如何,稍微有心的話都能弄到種子。
他們主管農業的漢臣幾年內很快認識到了土豆、地瓜和木薯這三大薯類的絕佳用處,並且以官方的身份積極推廣,這就遠勝於民間自發推廣的速度了。
至於說像是玉米和高產水稻這樣的作物,他們更不留餘力地推廣,甚至還某些地區規定了種植面積!
怎麼說呢,極端****的統治也有他的好處一令既出,莫不遵守:錯了就錯了,對了,那就是他們的英明瞭。
主管農業的漢臣據此奏言道:“那玉米之物,先天就是為我大軍所產,用其秸杆可以餵馬羊之畜,用其實可以養民,甚好……此正是我大軍順應民意,正合天道之明證!”
大頭目忽必烈不通農業,但是能做出基本常識上的判斷……他非常高興能有在餵養好戰馬的同時還能養人的農作物。
他馬上下令各個地區都要大規模種植!
韃靼人本是遊牧民族,他們心裡和思想裡一直沒有什麼東、西、南、北文化差異的區別,什麼有用就拿來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還是正處於自信和開放的時期,可以接受一切外來的有益事物,從來不強調自己的特色。
流求島出產的海鹽和鯨魚肉同樣也在韃靼強盜集團管治下的地區販賣,由於兩者價錢的便宜也降低了他們那裡的生存難度……同樣,這一切都降低了韃靼強盜集團的軍備難度。
韃靼大軍的蠢蠢欲動不可能躲過流求衛隊的眼線,他們三路大軍正在整裝齊發,就要向著山東地區逼壓過來了。
各路情報不斷地向著濟南城彙報
濟南城裡的流求衛隊陸軍指揮大營裡現在徹夜不安,大小軍官們來來往往,他們不時地把三個方向的敵人動向彙報過來,又不時接收著下發的不同命令……這一次韃靼大頭目忽必烈真的發狠了,這一次出動了近三十萬大軍!
他們將要出動比幾年前南攻大宋時出的兵馬還多!
濟南指揮大營的情報同樣不停地透過火花式無線電報傳往流求島……王德發主家一直要求親自去山東地區坐陣,就算是他也不算精通軍事,但是自認為總比那些家養小子們強。
張國安島主攔住了他,說:“不要當他們是小孩子了……從先前的幾仗來看,作戰的問題不大,讓他們先是死守吧,只要鐵心死守,你還不放心?!”
王德發主家想了半天,把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也想不出有什麼太大的漏洞。
這些年的準備不是白白浪費時間的!
王德發主家近似自言自語地說:“就算被打退了也不怕吧……我們還可以再來,手裡還有海軍呢……”
張國安島主拍拍他的肩膀說:“對!最差的結果不過如此……大不了從頭再來,我們輸得起!”
這樣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們確實可以輸上一兩場,只要手裡還有海軍,只要他們的生產力依然還在,就還可以組織起另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