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當張國安島主收到了他們的總結報告後,用圓規畫了三個套在一起的圈子,決定放棄城牆式防守,那樣太限制發展了,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那就放開了自己,擴大防守範圍,敢讓對手進到自己的圈子裡!
他給半大小們的建議是十六字方針:因地制宜,合理佈防,保護自己,打擊敵人。
他加大了對那三城的物資供應,讓他們自己操作。
是時候了,要讓更多的人做出自己的選擇。
現在整個山東半島也成為了他們的供應基地,更不用說是流求島了。
當他們完全佔有了三座城之後,鮑威大隊長緊接著下了第二個命令,讓他們分兵去接收其它地區,不放過山東路的任何角落。
他們要實現整個山東路的完整性,不留下任何隱患,最好成為鐵板一塊兒。
郭勿語大隊長讓張德培隊長帶著五條戰船奪下密州城,同時讓他又帶著隊員們向棗莊地區前進。
另一支船隊則在西海州登陸,他們事先已經和那裡的知州聯絡過,大宋政府事先也同意了。
西海州地區在大宋太宗時期屬淮南路,後為金國侵佔。
大宋高宗時期海州復歸大宋,不幾年後,又再割讓給金國。
直到1220年,海州又一次迴歸大宋,改名為西海州。
但是目前有些特別的狀況。
西海州城確實是歸大宋管,但它北部的地區則被韃靼強盜集團強佔,屬於一地兩制。
西海州的知州心中常苦悶,但是又無可奈何。
因為當年李檀作亂時,大宋的一支軍隊從此處出發,想去接應李檀,結果讓韃靼軍隊一頓暴打,狼狽逃回,韃靼軍隊則尾隨而至,佔了北部大塊土地,竟然與山東路融成一體了。
先前,流求海軍沒少搔擾那裡,但是傷害不大,沒有動到韃靼人的根本。
這一次,郭勿語大隊長要求封爭隊長必須清剿了那個地方的韃靼勢力。
事先調查過的,那裡沒有騎兵,兵不足五百。
但是就這樣水平,西海州的知州也不敢私自奪回,怕擔上了私啟戰端的責任。
流求海軍哪裡管這些,他們不允許自己的背後還有韃靼勢力!
前方可以有,那樣他們可攻可守,才能永遠佔有主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