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隊長寫的戰鬥報告送到了鮑威大隊長手裡,他先看了看傷亡統計,還好,傷亡數字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老百姓,他們的支援是獲勝的重要前提。
那些送回來的山匪及其一部分家屬,都關進戰俘營裡連清潔帶防疫,靜養了三天,然後把他們身上的破衣服裡外都換了,先全打發去山東半島的礦山幹活,沒有時間審訊他們。
在那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活幹。
流求衛隊準備了相當巨大的戰俘營,當然,說是收容營也可以。
那裡搭了十餘趟簡易木頭房,一次可以容納一萬多人!
它可以是暫時看押俘虜的地方,也可以暫時充當難民的週轉基地,基本達到了一營兩用的效果。
1273年八月十五的清晨,兩萬名含僱傭軍隊員、流求騎兵隊員、流求陸軍隊員的大隊人馬分頭向著濟南城,萊蕪城,淄博城進軍了!
那些在山區裡聽候命令的特工隊員們則也分成了三支隊伍,分別為三個方向的隊員提供前方敵情的偵察情報。
鮑威和郭勿語這兩個大隊長沒有隨行出發,而是一直待在了膠州海陸聯合指揮中心。
陸上,陸軍與指揮中心的聯絡由騎兵通訊員負責;海上,則由兩桅式刀魚船負責。
只不過,海軍按照計劃要在明天清晨才出發。
鮑威大隊長有些緊張,他抱著肩,看著地圖上標出的三個大大的紅色箭頭。
三箭齊發,用最短的時間來攻下三座城池,爭得更多的戰利品和城建時間。
這三個城市,將是他們跳出膠水的第一處前進基地,要像釘子一樣紮下去,還要像釘子一樣牢固!
他看了不知道多少次後,又重新看了一遍三支隊伍的三條路線圖,那裡可能存在危險的地方,他早都一一標出來了但是還有沒有遺漏之處呢?
郭勿語大隊長知道他的擔憂,說:“相信黃祖隊長吧,他其實不比我們差,有他在隊伍在前方偵察,放心吧,沒有人能伏擊了我們,一路太太平平到城下!”
已經到了計劃中出兵的時間,張國安島主招來楊友行,讓他在下一期的《流求時報》上,濃墨重彩地描述山東半島出兵的情況,突出我們與韃靼強盜誓不兩立的精神,最重要的要暗示出,韃靼強盜集團正在原窩闊臺京城阿里麻布進行整合軍力,一但整合完畢,最多一年之後,可能將有五十萬鐵騎奔向中原!
楊友行認真地說:“寫一百萬吧,這樣更有震動性!”
“不行,太不可能了,五十萬是極限,估計也就三十四萬吧!”
“好吧,那我就寫五十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