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安島主非常耐心地聽兩個人把事情的原委講完。
原來,他們當初提出開採石見礦時,主管石見國的守護大內氏滿口答應了。
十幅板甲、十幅索子甲,還有其它上等的皮甲,優質的棉布、棉麻布,更有美麗的綢緞,而且,還是每一年都交如此多的礦稅,這個生意是好生意!
大內氏當然會一口答應了誰都知道那裡有銀礦,但是不值得開採的,正好有人願意做,而且給這樣多的礦稅,這是好事。
所以,事情應該非常順利才對!
然而
三原小井跪伏在張國安島主的辦公室裡,他的頭都貼到地板上了,他說:“尊敬的張島主,在下實在是錯了!”
與此同時,薩摩藩那個族商也差不多把頭都貼到地板上了,他也說:“是的,尊敬的張島主,我們給他太多了”
原來,石見國那個僅相當於大宋一個州府水平的令制國國內,竟然也是各色勢力縱橫,還沒有哪一家能獨大正因為他們所謂的礦稅給的太多,竟然讓它國內的其它地頭,特別是新恩地頭們不滿,藉機鬧事。
早先在鎌倉幕府剛建立的時候,原來作為賴朝私家機關的各種機構也轉變為公立機關,幕府的制度也進行了整頓。
在地方上,延續了戰時的守護、地頭制。
在日本全國各地的莊園內,以一國一人為原則,任命有力的御家人為守護。
守護最初也稱為總追捕使、奉行人,後來才逐漸統一為守護這個職位。
守護的職責稱為“大犯三條”,主要是率領管下的其它御家人警固各大番役、檢查和搜捕犯有謀反、殺人等重罪之人。
此外,守護還要處理管內社寺、驛路的事務,指揮和監督大番役以外的御家人平日的勤務,傳達幕府的法規、任命御家人等。
地頭則由御家人擔任,是幕府派駐在莊園的代表,任務主要是檢察、徵稅、管理土地等。
地頭分為本領安堵地頭和新恩地頭。
本領安堵大多是原來的大莊園主,他們對所領具有名主、地頭兩重支配權,莊園農民與他們有更強的隸屬關係。
新恩地頭是為鎌倉幕府立戰功的御家人,鎌倉幕府將沒收的平氏土地賜予他們,成為一方的新恩地頭。
新恩地頭為了鞏固自己的在地權力,以地頭職和給田為根本,以幕府權力為依靠,加強了對農民的支配。
這個本來比較合理的管理結構,卻因為大內氏這個本領安堵地頭的代表人物實力太弱,而在石見國內與新恩地頭矛盾叢叢。
其實也沒有辦法,石見國屬山****,而它又是山****八國中最西一國,實力原本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