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大約有一萬騎兵,兩萬戰兵,無論是士氣還是軍備,都遠比當地兵強大多了,估計一個月後可能正式開始接觸。
一萬騎兵?韃靼人還真看得起我們。
蕭湘小隊長心裡一點也不害怕,卻在想著韃靼人的戰馬了。
流求島的農業現在非常需要畜力,蕭湘小隊長明白這個現實問題。
張國安島主以前給他們講過,馬耕的效率要遠比牛耕高。
他當時從比較牛馬的特點,比較牛耕和馬耕的投入成本及產出等,清晰地向半大小們揭示了馬耕的利益遠大於牛耕。
事實上,在大宋還是牛耕普遍運用於農地耕作,這只不過和大宋基本是水田有關係。
但是,玉米、土豆和地瓜的畝數越來越多後,馬耕就可以利用上了。
濟州島產馬,但是那馬太小,幾匹聯用才可以用來拉磨之類的。
幸好山東多產驢子,這個都比濟州馬強大,先前從姚麥那裡購進不少。
但是再好的驢子也不如真正的韃靼馬好。
韃靼馬是一個古老的品種,它體形矮小,其貌不揚,但是它夏日能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的嚴寒。
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它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也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
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一想到張國安島主那句話,蕭湘小隊長就充滿著憧憬:
“我們早晚要組織自己的騎兵!”
但是,如果像眼下這樣,只能零星從高麗國買到一些,那要何時才能組建成?!
韃靼人一萬人的騎兵,那麼戰馬至少要超過一萬了,這是多麼肥大的一塊肉啊,怎麼才能吃多一些呢?!
其實大家都在想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是張國安島主培養出來的,知識含量是一樣的。
膠州城早都修建好了,為了讓敵人有信心攻城,這裡的城牆只有三米高。
郭勿語副隊長大膠州城裡興致勃勃地寫信,他想到了多多弄到戰馬的辦法。
他給鮑威隊長寫通道:
“我們儘量藏身在靠近路邊的草叢裡,等待敵人靠近時,一齊怒射!
由於槍口都是抬上,所以對戰馬傷害不多,此為上策。”
沒有想到鮑威隊長很快就否定了,說敵人還會有步兵隨從,此種做法太過冒險,不合張島主的要求。
郭勿語副隊長一見對方直接抬出了張島主的要求,也感覺到有些不妥當,便放棄了這個打法,重新再想。
他們在研究著別人,別人也在研究著他們。
這次進行平定海盜作亂的主將叫速也臺,他曾經參於過平定李檀之亂,對整個山東路相當熟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