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安島主認真地說:“遇到麻煩和困難……你要想到找我解決問題……”
黃祖隊長徹底無語了,明明是他要自己設計的!
“何必要攻打他們的寨子?何必等他們的人馬出來?他們以為在寨子裡我們就打不到了?”
黃祖隊長說:“可以用石炮或火炮,但是都無法打到四百米外,而且,石炮過重,不利於搬運。”
張國安島主笑了,說:“你能想到借用工具,這相當不錯,可是你不知道有一種武器叫火箭,可以飛過千米之遠……它們還會十分準確地扎到敵營中,因為軍營這個目標太大了。”
“???”
是的,張國安島主接到情報後,就想到了特種作戰,他才不會讓自己的隊員與韃靼大軍去對砍……想要有血性的人,請那個人帶頭衝鋒。
他當然還是要讓隊員們動一動腦子,這樣的過程越多越好。
張國安島主準備直接上馬康格里夫式火箭,而不是用黑爾自轉式。
從他們得到的情報看,韃靼人的軍營距離柵欄只有四百米遠,康格里夫式火箭完全可以打到兩千米遠,而且結構要比黑爾火箭更簡單,直接開工打製了。
其實這兩種火箭都是以固體黑火藥粉末為發射劑,借直接反作用力而發射出去。
製造火箭的第一步就是配置粉末狀火藥,固體,高硝,低硫,適於作發射劑。
第二步驟是核心部分,箭筒的設計及製造。
這需要在筒尾留下噴火口,並在火藥柱中留出燃燒室,然後用鐵皮或銅皮卷制。
前文中說過,最早的火箭彈出現於1161年的宋金採石戰場上,大宋用紙筒製成,內裡放******及爆藥,並摻石灰,爆炸時的聲音和四處飛濺的石灰都算是殺傷性武器。
大宋的這種火箭後來落入金軍手中,1232年金軍將之創新,名之為“飛火槍”,用以對付韃靼大軍。
而韃靼大軍在奪取汴京後,盡得金人的火箭及工匠,隨即編入軍中,用於歐亞兩大洲的戰場上,這使得火箭技術傳播到中亞、波斯等地。
但是,這時空他們根本無法真正利用上,而且由於藥力不足的原因,他們還是以娛樂為主。
張國安島主設計的康格里夫式火箭重14.5千克,箭長1.06米,鐵皮箭筒直徑為0.1米,同時裝了一根4.6米長的平衡杆。
在火箭的發動機上,他一開始時只是用普通火藥藥柱。
他把均勻拌上甘油的黑火/藥透過木臼擠壓成深孔藥柱。
這種擠壓非常安全的,沒聽過黑火/藥能被人力壓燃。
然後,他開始測試。
最後的結果是,它的射程可達1800米……而且由於是透過幾乎相同的重量,相同的力度,相同的尺寸加工,每一枚藥柱的推動力都相差不大,最多三十米的差距,這對一個軍營來說,不算差啥了。
張國安島主在火箭的戰鬥部位放了兩千克的爆炸式火藥,在試射時,發現威力巨大,可以將十米半徑的生物體炸死殺傷,特別是它有十分巨大的聲音,別說馬了,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人都要嚇死了!
他還專門設計了單筒式和平面五筒式的火箭發射平臺,而且可以調動發射筒的高低。
黃祖隊長目瞪口呆地看著那一枚枚在遠處爆炸的火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