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次的遠洋貿易商隊將要以老閘式海船為主,因為經過測試,發現它確實更符合武裝商船這個概念。
它由於沒有水密艙結構,可以裝運的貨物更多,一艘可以裝上四千料的貨物。
它的船體是流線型,比普通海船速度快一些。
它有一主兩副桅杆,那三面大型船帆是棉麻布式縱帆,可逆風而行……更好的地方在於,這種船帆遠比其它型別的要輕便,升降船帆時,還可以依靠滑輪組結構,更加省力,因此不必需要太多水手,而且水手和同行水軍的居住條件有所改善。
它的索具全是劍麻纖維編成,更加結實耐腐蝕,而且輕便。
它的試航就直接選了濟州島和下龍灣一北一南兩個點,不管是運去兩地所需的物資還是運回牲口或是石炭,它在海上的表現都出乎意料的好,比使用先前的海船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運石炭唯一的不好之處,就是要反覆的刷船,要不然有些髒,不過也不算什麼。
張老實廠長捋著鬍子,得意地說:“哈哈,如此好船,竟然出自我手,青史上當留下我張老實的名聲了……可惜的是,那巴沙木若是早些出現,老夫或可能早些想到這樣形體的快船……”
張老實廠長高興極了,也開始不老實了……但是,他聽從張國安島主的安排,在船板的夾層中多多加裝巴沙木,而且在船體的表面構件上也多多加裝,如果再加上船員們都有巴沙木式救生衣,那麼所謂的海上安全性,他還真不太擔心了。
他們先期的試執行時,所有的水軍人員都輪流加入的試訓中,經過反覆地磨練,也終於能達到人船合一……老閘船中西結合的優勢顯現出來了。
張國安島主沒有在意張老實廠長有自吹的嫌疑,說實話,他只中有各種建議,如果沒有人家造船大工匠的反覆修改和調整,也建不成這類船。
大宋時代的造船大匠們,只要造過一次船,就能製造出海船模型,什麼放大或縮小比例的安排,他們完全瞭然於心了。
好極了,張國安島主心想,現在可以升級換代了。
他的新式戰船一出來,最先配給了第二批次的遠洋貿易商隊,因為他從王徵他們兩個的人的行程日記中挑選了幾個點來當成流求島的商貿商站,這樣做的好處就太多了,可以慢慢囤積貨物,還可以從容地補給……甚至結交當地的政權,最好還能借此把大宋海商或是蕃商們整合成一股勢力,這樣的團隊力量,是嚇人的。
一個大商團的實力不可小瞧,當然,這只是在計劃中想象的,他派出的第二批次人員主要去各個點位建商站。
第一個點就是瓊州上的崖州城……這裡可以當成能輻射到占城或是下龍灣商貿圈子的中心點。
第二個點就是渤泥國。
張國安島主曾經找來小二,詢問他在渤泥國地區,有否聽說地下出油。
小二當時就睜大了眼睛,說:“那鯨魚身上有油,實屬正常,那地下也出油?!”
張國安島主想了想那汶萊油田的經緯座標,心想,這個也許要自己親自帶隊去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