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
“但是,你還想快一些銷售出去呢?”
“當然要賣到人多的地方了……”
“對頭,這就是要有大市場精神。市場,你就不要管它是哪裡了。一個合格的商人眼裡,是沒有國界的……”
鮑威點了點頭。
大家上了三原小井準備好的遊船。
這是典型的內河遊船,三個船工有搖櫓的,還有撐船的。
在習習的江風中,小船悠悠地向著西湖駛去。
大家看著岸上那些高高低低的二三層樓,不由得不發出感慨。
在宋代以前的城市裡,高樓並非沒有,但都是皇宮內府,建築供市民飲酒作樂,專事贏利的又高又大的樓房,是不可想象的。
只是到了宋代城市,酒樓作為一個城市繁榮的象徵,才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了。
在大宋的北宋時期,酒樓中的佼佼者,當屬白礬樓。
由於它建築在稠密的店鋪民宅區,故向空中發展,其結構為三樓,但是高度與五樓相向。
整體高低起伏,參差錯落,樓層與樓層之間,各用飛橋欄檻,明暗相通,西樓高得可以下看到皇宮。
那時東京裡的宋皇宮是以高大聞名於世的,白礬樓卻高過它,這種高度真是駭人!
白礬樓是因商賈在這裡販礬而得名,後改為豐樂樓,自此沿續下去。
到了南宋臨安,人們在西湖之畔又蓋起了一座新的瑰麗宏特、高徹雲漢,上可延風月、下可隔囂埃的豐樂樓,人們簡直把它當作南宋中興盛世的一個標示。
所以在這裡吃飯,那簡直是第一享受了,那牙郎和鮑威都喜不自禁地露出笑容了。
眾人終於到了西湖邊上的豐樂樓,大家等船工搭好了跳板。
吳大鵬等人看到那豐樂樓門首扎縛的綵樓歡門,像供人觀賞的藝術品。
門口的兩邊排設的黑紅相交的杈子,它是用朱黑木條互穿而成,用以攔擋人馬,在這個時代,有名氣的酒家要是沒有這個可太沒有面子了。
門前站著兩個夥計,他們頭戴方頂樣頭巾,身穿紫衫,腳下絲鞋淨襪,正對客人彬彬有禮,往酒樓裡相讓,見他們拱手齊胸、俯首躬腰的殷勤模樣,讓進門的人都感覺很好。
眾人一進去,只見一個小二上來殷勤相讓,大家直上三樓入座。
依次坐好後,那小二嘴裡快速地把上百品菜餚,報喝如流,甚至還有過賣、鐺頭,這傢伙有賣弄之嫌了。
三原小井極為客氣地讓萬士達等人點菜,但是他們哪裡記得住那些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