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小井當時恭恭敬敬地說:“某願萬大商和吳大商做我家主人的謝太郎國明……”
有意思的是,那個牙郎事先沒有說明他們兩個是來自殷地安國的海外行商,看來是認為自己還是當宋商好一點。
萬士達和吳大鵬當時也不點破這個,更加做足自己就是宋商的派頭。
謝太郎國明的典故在日本博多地區家喻戶曉。
謝國明在大宋的少年時代是如何度過的,六名時空走私者查不到的。
但是他在日本的生意做得漂亮。
在當時的貿易模式中,謝國明等人往來於宋日等國的南宋商人,為了取得自己想要獲得的利益,往往需要向日本的朝廷、幕府、寺社等權勢上繳年貢,以表示對其依附,在當時被稱為“寄人”。
謝國明本人就與鎌倉御家人宗像大宮司以及上級莊官宗像社領的預所代三浦常村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並獲得了屬於宗像社領的小呂島,當了一個小島的地頭。
久而久之,謝國明等綱首逐漸成為他們所依附的寺社及權勢的貿易代理人,這樣的貿易形式可以稱為“權門貿易”,他就是在前臺給人站臺的人了。
謝國明透過長期的摸爬滾打,對這種貿易模式瞭然在心,並在此基礎上積累了鉅額的財富,他也仿照這種模式,物色並扶持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宗教機構,藉此打造屬於自己的貿易王國。
就這樣,謝國明他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商人中的領袖人物,在日本被稱為“船頭”和“綱首”,以“謝太郎國明”的名字歸化入日本籍,定居在被稱為“博多總鎮守”的櫛田神社附近,並娶了日本女子為妻。
博多地區已經出現了唐坊,據推測大約有1600多戶,這相當多了。
在日本民間的口口傳承中,對謝國明也同樣有著非同一般的好感。
據說某年在博多地區遭受天災,大批災民聚集在承天寺前,而寺中則囤積著大量謝國明的貨物,謝國明毫不吝惜地在除夕之日將貨物中的麵粉製作成麵條施捨於廣大的災民,讓他們能在享受從大宋帶來的麵條的同時,過一個不至於捱餓的除夕之夜。
第二天,又當幾艘大宋貨船駛入博多港的時候,受到謝國明恩惠的災民們興奮地高呼:“千艘來,萬艘來!”將此視為帶來幸福的吉兆。
甚至還有人傳說是謝國明將針灸文化、造船技術、唐鋏(剪刀)、饅頭的製作工藝傳入日本,對其感恩戴德,直到那面的世界時,民間還有祭祀他的節日。
但是,當謝國明死後,他的妻子出家當尼姑了,兒子也不知道蹤跡,小呂島被收了回去。
這又說明權貴不可靠了。
現在,這個三原小井出現了,他的主家是御家人?
那肯定是鎌倉時代與將軍直接保持主從關係的武士了。
將軍與御家人在這個主從關係的基礎上,任命這個什麼御家人為“守護”或者“地頭”,或者給予本領安堵的保證,使其父祖傳下的領地成為合法,或授予新的領地,或代其向朝廷申請官位。
總之吧,也是比較大的,有檔次的地頭蛇了。
萬士達點點頭,輕聲說:“某也願三原小井做我們的三原綱首……”
三原小井聽到可以讓自己當他們的商業代理人時大喜,連連敬茶。
他說:“我家商行與劉錢行首的誤會,還希望兩位大商多多化解,這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