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規模看樣子要超過八道河鹽場了,但是,張國安一點也沒有在意,大宋現在還沒有經過大屠殺,所以他們上億人口的市場是巨大的,而且由於在成本上佔了絕對優勢,什麼煎鹽,它們早晚都退出市場,讓給這裡的海鹽。
現在還遠遠不夠呢,再說,張國安還是想走鹽化工的路子,他可不想當一個大鹽商。
新開出的荒地原比現在多,除了工匠們,幾乎所有勞力都上陣了,開始平整土地,為春耕打下基礎。
張國安則不時地放風,說再有兩年,他當初答應的分田到戶,就要實現了。
看著那些傢伙每個人都是幹勁十足,非常高興的樣子,他心裡想,自己絕對不會走上讓土地把勞動力鎖死了的路子,你們一定要變成工人或是軍人,但是我還有辦法不讓田地拋荒。
當然,他不用硬來的辦法達到,利潤的誘惑就會讓他們乖乖跟著走。
第二個重要事情就是還得加大捕鯨工作。
秋風一刮起來,張國安就找來蔡二郎船長,給他畫了一份近海圖,指出鯨魚向南洄游的幾個可能地方,讓他坐等,不必四處尋找,現在見到了就打,不必管能運回來多少!
八道河處理鯨魚的手段也在進化中,經過張國安的反覆指點和他們多次實踐,這裡誕生了世界第一批專業處理鯨魚的工匠,而且還是分工的。
先前,平均一個月能打上一兩條,讓皮子作坊的於聯老闆眼睛見了便紅紅的。
他找到張國安船首,說:“鯨皮子算便宜些吧,你這幾乎是白得的”
張國安船首瞪大了眼睛,說:“你當我這是白得的?你可知道會捕鯨魚要多少付出?能捕鯨魚又要多少付出?能處理鯨魚還要多少付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鯨皮不可能便宜的,要不我直接賣生皮子,或是還要有別的皮子坊來”
於聯當時就老實了,因為他說的是事實。
八道河河口上,不時就飄散著鯨油的特有香氣。
鯨油和蠟燭都在大宋的市場都是大賣,肥皂和鯨肉系列產品,也還可以吧,魚乾產品不算好賣。
於聯的皮具可也是大賣,但是這個小子不知足呢,還以為就此一家,別無分店,想降低皮子的價錢是不可能的了。
大宋對皮子是有多少要多少,賣生皮子也有用,可以換他們更多的物資。
於聯是不懂這裡面的險惡用心,在張國安看來,錢鈔金銀之物,他從來沒有看在眼裡,他要的是能幫助這裡發展的生活和生產物資!
當然,正常的公平的交易必須有,於聯給他的流求衛隊加工完所需要的皮具後,他也收到了用來抵工錢的各種皮子。
果然,不久後,從大宋又來了一批皮匠,人家也是聯合辦了作坊!
於聯馬上讓手下的工匠趕緊加工,甚至自己也親自上手,再也不敢眼紅張國安的收穫了。
張國安看清了這個趨勢,所以到了最好的季節,他當然要大捕特捕鯨魚了。
這個時候,那些鯨魚都在北方的海洋裡吃得膘肥體壯,能出更多的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