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與南宋同行> 第一百零一章手中有魚,心中不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一章手中有魚,心中不慌 (2 / 3)

目前來說,他們對竹子的需求是無窮無盡的。

那些廂首們對建造竹樓太清楚了,甚至還提出把竹樓與竹樓之間用竹橋連線起來的辦法,一是好互相走動,二是對單個竹樓來說也有加固的作用。

當時時空走私者們都笑了,讓你們建竹樓是給自己住,你們非要整出一個度假村的樣子來了。

隨便了,在雨季到來前住上就行,要不然帳篷太潮溼了,最多兩年後,這裡都會是大瓦房。

王德發最後只能讓半大小子們自己去打獵了,他要負責把大功率的風車建起來。

他們帶了四架水車的構件,組裝起來後,發現非常好用,就是功率太低了。

別說給手工加工業提供動力了,連專用來提水泡大田的用途都滿足不了。

這四架水車架在了八道河河岸上,慢慢隨著八道河河水的流動而“吱扭扭”地旋轉,把一竹筒、一竹筒的河水車上岸來,在水道里匯成一股不小的溪流。

這是八道河邊新的風景線。

它們給人們提供生活用水夠了,但是用來泡大田,以及對以後的農業發展來說,仍是不夠的。

最好的辦法是修建小水利,但是眼下不行的,只能暫實用荷蘭式的風車。

荷蘭式的風車在他們排海造地時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那麼借用這個來引上河水灌溉也是適用的。

一個如果成功的話,還可以建幾個用來壓榨或磨米。

宋子強主抓的炭窯和烘乾窯都出產了第一批產品。

開啟炭窯後,那個負責生產的廂首大吃一驚,他口中叫道:“宋綱首,奈何出炭這樣多?”

這還多?宋子強看那個廂首不像是偽裝的樣子,便說:“才三成,怎麼算多?弄好的要四成的!”

是的,他是從網上資料上找到的炭窯結構和一些技術要領,按理說達到四成沒有問題的。

從炭窯裡取出的木炭上看,有的木炭在中間裂開小孩子嘴一樣的口子了,明白了。

他對那個廂首說:“下一窯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窯體的潮溼,二個是造炭材要曬制乾燥以後再入窯。

凡是出現木炭裂口的現象,都是過於潮溼了。”

一番話讓那個廂首心服口服,他想,將來回到自己的家鄉,也辦上幾個這樣的炭窯,掙些錢鈔。

他們現在還在不停地建造炭窯,什麼時候宋子強喊停才能停。

好在他們距離居住區遠了些,日益增長的菸灰沒有影響到這裡。

如果能從上空看,在這一塊越來越大的區域上,西南方的炭窯區和木材烘乾區,與東北方向,不斷向著山區慢慢推進的火頭,“交相生煙”。

那些採割下來的蘆葦,早都曬得乾透了,一小部分用來蓋竹樓的頂層,另一些用來當放火毀林燒荒的協助工具。

剩下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燒製磚瓦。

幹蘆葦燒磚瓦的好處就是火力持久而且火頭不偏硬,當然,這種燃料還是要多少有多少。

他們在路過其它河口時,看到過哪條河岸上都有這東西,到時候隨便採割。

但是,它需要人工不斷的填加,這個就不怕了,人力現在還不缺。

他們決定採用的是晾曬型輪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