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火繩槍的火繩則是用了一種四股黃麻繩。
張國安教授選擇了用硝酸/鉀的溶液充當助燃物,把它浸透黃麻繩後再陰乾而製成。
他沒有選桐油,因為這樣處理後,點著它就能連續不斷地陰燃,而且煙霧還少
在真實的戰場上,每個火槍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攜帶長達幾米的火繩。
在臨戰之前,他們必須先點燃火繩,在天氣潮溼的時候,火繩極難點燃,有經驗的火槍手這時候會將火繩的兩端都點燃以便隨時開第2槍,這樣,一根火繩是燒不了多長時間的。
火繩槍的球形鉛彈則是根據口徑不同,用生鐵打造的模具,然後融鉛澆鑄而成,以求能達到最大的氣密性。
張國安教授忙活到了這裡,胡鎮北鐵匠有些看明白了,這是突火管啊!
他說:“張大郎,你是如何能想到這些的?!”
張國安說:“在我們殷地安國那裡,都是用它來打獵的……”
“這小小鉛彈,竟然能打死猛獸?!”
“你不信?”
“某不信……”
“你別急啊,你哪裡會知道化學能和物理動能?”
“……”
張國安教授指揮著木匠搭成了一個試槍棚。
棚下是一個長條桌子,桌子上釘上了木頭架子,正好可以架住火繩槍,然後可以用上面的木楞子條夾住它,不至於掉落。
在試槍棚的前面,大約三十米處,則架著數塊兩寸厚的木板,像是木板牆一樣排列著。
大宋技工學生們一個個看著直髮愣,這是啥啊?
其實在先前,張國安教授就給大家演示過顆粒火藥的特點,與之參照的是粉末狀黑火/藥。
他在地上灑了這兩種類別的兩條黑火/藥線。
然後同時點著,果然,那個顆粒狀的黑火/藥線,比粉末狀黑火/藥線更快、更猛烈的前進,差不多有比對方快進四倍的速度了!
半大小子們沒有看出有啥不同,只是覺得好玩。
但是張德培明白,那個燃燒快的就是他一個人搖出來的……但是又怎麼啦?
胡鎮北鐵匠更是抱著膀子說:“某看燒得慢的那條好,耐燃而且甚是好看……”
張國安教授決定在沒有試槍之前,不和他們囉嗦了。
除夜要到了,人家馬雲牙郎回家了,兩個村婦幫完廚後也回家了,但是這個傢伙竟然不回家,就在紅水溪工業園區裡過除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