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士達喊來夥計,聲稱要與他們的大掌櫃談一筆好生意。
那夥計看此人衣著平常,但是氣質不凡,似乎口音中帶著閩地語音。
便上了二樓請示去了。
御街兩邊的商鋪,大多是兩層結構,也有三層的,這可以看此地的地皮甚貴了。
不一會兒,那夥計下來了,請他們上去。
萬士達和吳大鵬便揹著包袱上樓去了。
樓上果然有大戶室,一看就是招待VIP人士的。
兩人在座位上坐好,等著大掌櫃來,這個大戶室散發著蘭花的香味。
萬士達看了一眼吳大鵬說,然後小聲說:“他們最好手裡還有私貨……”
吳大鵬點點頭,也小聲說:“肯定有,沉住氣……”
按照計劃,他們要先用夜光石試試水,這個東西,由於輕便,他們帶得多了些。
劉家珍寶店的大掌櫃正是劉錢行首,他還是在為那個東山水晶鏡發愁。
雖然現在那賈丞相現在回到了家鄉,一時間洪府尊也沒有催促得太緊,但是聽聞官家和太后親自手書催促他回來,也是催得緊,因為前線上那京湖制置使呂文德回報說,韃靼現在又兵逼下沱了,所以官家和太后當然著急了……
所以說,賈丞相迴歸朝廷是一定的,只是看時機了,所以自己這個東山水晶鏡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啊。
這些事情,行首劉錢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這個宋代確實有報紙,官辦報紙多為手抄版,被稱為“邸報”,又稱邸抄、朝報、狀報、除目;民間或私辦報紙,除手抄外,還有印刷版,稱為“小報”,偶爾也稱“新聞”。
宋初時各州都要設進奏院,辦公地點則在首都開封,相當於今天的駐京辦。
全國250多個州,設定在開封的進奏院多達200個。
太宗朝太平興國六年,中央開始設立都進奏院,直屬門下省,對各州進奏院、進奏官進行專門管理。進奏院職責之一,是將朝廷“政事施設、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差除注擬”類新聞,分類擬成條目,統一發行,“播告四方”,這就是邸報的由來和目的。
都進奏院負責狀報的採編、發行,成為史上最早的新聞管理和報刊發行機構。
編髮官報的目的,一是迅速傳達中央政策、法規、檔案,以便各地官員要親自去貫徹落實,二是希望用邸報中那些活生生的升遷、降黜新聞,來規範約束勉勵各地官員。
官報發行週期相對穩定,有5日報,有旬報,有月報。
一般由都進奏院將中央、地方各類資訊匯總選編,上交樞密院審查大樣,待稽核透過才能發行。
但有關軍機、邊情、災異、兵變等重要訊息,通常不準上報紙。
報紙也不是公開發行,讀者群比較窄,只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才有閱讀權。
到了北宋末年的時候,政府的新聞控制力減弱,民間小報開始發行,至南宋時期則遍地開花。
這時候,南宋的小報算得上是英國《太陽報》的祖師,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假新聞、假聖旨、假奏章不時出現。
有時候,那官方的邸報還沒有出來時,那些坊間的大小書商,往往還要搶先一步,把朝廷尚未釋出或不宜於公開的政務動態、花邊新聞刊發出來,內容囊括“省、院之漏匯,街市之剽享有,意見之撰造”。
小報的新聞記者大多兼職,統稱為“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