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這樣,就巧了!”
“好吧,這麼小機率的事件我們先當真------你確定河南安陽那個地方盛產烏龜?”
“那是原始社會時候的事兒嘛------氣候與現在不同,河裡有的是烏龜-------”
“好吧,據說甲骨文裡的單字都好到四千了,那麼當時可能至少還有兩倍以上的單字並沒有出現在那上面------我們現代漢語單字有多少個?”
“------不排除有假的,但是一定有真的。”
“好吧,你又任性了,你應該學章太炎,早年他年輕,斷然否定------後來歲數大了,發現這一件事情對所有人都有利,他學會了閉嘴。”
萬士達悠悠地說:“祖先教會了我們很多------我們過去以後太好辦了,不愁了。我們有實物來嚇唬他們,要證書咱有證書,要檔案咱有檔案,咱會和大宋人關係很親呢,咱們是殷人,當年東遷嘛,地點在殷地安國。”
吳大鵬說:“好了,一切都有了,準備穿吧。”
安靜說:“不對啊,你們太心急了,還差一點。”
五個大叔集體發問到:“還差什麼?”
安靜說:“你們可能忘了提到黃金了……帶幾個小金元寶吧。”
王德發說:“這個我們想過……那時他們宋人還沒有金銀元寶,他們是做成鋌……就是長方條狀的樣子……再說我們只查到好像在南宋時才開始用金葉子的……”
“金葉子?就是《鹿鼎記》裡面的那一種?”
宋子強好奇地問。
“對,一塊金錠常常好幾兩重,那時候付錢都是稱重量的,金鋌比較厚不好切分,一不小心多切了一小塊就不好沾回去了。
那些南宋人就想出了紙頁形的金葉子,大約40克一疊,每張4克,付錢的時候,剪起來方便,又好控制大小重量。
南宋的黃金產量少,價值很高。比如在南宋中後期,一兩黃金可以換大約兩萬四千個銅錢。
這麼一疊40克的金葉子在宋朝度量衡中正是黃金一兩,這可是一筆相當大的鉅款。
在日常經濟生活中,小額貿易不太用得著黃金,只有大宗貿易才用得上。朝廷是使用黃金最多的,據文獻記載,兌換鈔引、賦稅、賞賜、上供和軍餉開支常常用到黃金,想想,若是用銅錢可是多大一堆啊。
南宋的洪邁在他的筆記小說《夷堅志》中提到過,紹興年間,有外地人來臨安活動時,帶的經費就是金葉子。”
安靜說:“那麼他們怎麼能保證黃金成色呢?成分哪怕差了一點點,都是一筆鉅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