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解和韓玉是不在乎銀子的,就算有很多豪門大戶的世家公子哥考中進士,但想要跟他二人比財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紀寧同樣不缺錢。
紀寧光是在京城買賣大篆和小篆,就已經賺到了五六萬兩銀子,這還不算他在金陵城販賣甲骨文祭文和大篆所得。
現在紀寧的身家也同樣不菲,他之前在文廟就花了一些銀子,為的是讓自己進入文廟會順利一些,而且他也發現,有銀子真的是好辦事。
也許是華夏國曆來的傳統,但凡有權之人,就喜歡以權謀私,不花銀子想辦事,就近乎不可能,就連在文廟中被人關照一下,都要拿出大筆的銀子來作為後盾,紀寧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想改變一個時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他也不會在這個時代搞桀驁不馴濁流獨清的事情,適當拿出點銀子來讓自己在文廟的日子好過一點,他覺得這筆銀子花的也算值得。
紀寧跟唐解和韓玉見過面,也沒商量太重要的事情。
畢竟唐解和韓玉下一步還要為外放知縣的事情而奔走,聽唐解的意思,這次大縣知縣出缺的也就五六個位置,還有一些老的官員在競爭,其實競爭壓力很大,他二人準備各用兩萬兩銀子來買一個知縣的位置,在他二人看來已經是很瘋狂的事情。
畢竟就算在地方上貪汙腐敗,一個知縣也不可能在一任三年時間裡貪出幾萬兩銀子來,這筆買賣看似一定是虧損的。
但他二人似乎沒有迴避的道理,因為他二人並不在乎升官發財的問題,而只是想讓自己的家族從一個富戶家族,變成豪門世家。
在這時代,雖然門閥的勢力已經被基本打破,但社會上的成見仍舊在,從世家豪門出來的人,同樣考中進士,他們的機會也會比寒門士子要更多。
連紀寧也知道這道理,就算他是望族出身,但因自己背後沒勢力為他撐腰,使得他在求科舉之路上也走的不是很順,總有很多人想設法為難他,多少也多虧有沈康在他背後,不然光是張家的勢力,就讓他非常難辦。
……
……
紀寧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跟李家小姐取得溝通,看看那邊李小姐關於對進宮事情的感想。
他原本覺得這麼做,有點多管閒事的意思,畢竟人家李家小姐又沒求助他,甚至到京城後根本就未與他取得任何聯絡,他就這麼貿然去說要幫人,會顯得不倫不類。
所以得到李小姐的意見是最重要的。
紀寧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足夠的見識和能力,但唯獨在感情上,很多事他無法理清。
清官難斷家務事,紀寧知道自己在感情方面,還不是很成熟,但他也知道自己對“蘇小姐”的感覺,他知道自己要迎娶的人是蘇蒹葭,但到現在,他還是沒想通一些事情。
“蘇小姐讓李小姐來代為轉達書信,看似情理說得通,但這麼久,蘇家就沒發現端倪?為什麼李家小姐會在這件事上這麼支援蘇小姐,難道她自己就不怕被人誤會,說她跟我這個沒落的望族公子有來往?”
紀寧在推測一些事情上,進可能要做到事無鉅細。
但唯獨在這件事上,他感覺自己腦海中一團漿糊,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如果他知道從開始這問題就被他搞錯,甚至人也被他搞混之後,必然會馬上理清所有的思緒,正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跟事情的邏輯發生了一定的矛盾,他才會對這件事產生懷疑,要去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