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將領們現在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打完一場戰爭,都要看一下有沒有什麼戰利品。
尤其是其中有一些象徵意義特別大的戰利品。
像某位無敵統帥的佩劍,某位國王的王冠,某個國家的象徵物。
因為凱旋閣會把珍貴的戰利品標註上他的使用者和意義。
比如某位縱橫中亞的統帥,一生的戰績是什麼什麼,最後被我大唐某位將軍於某某戰役幹掉。
完美,前面鋪墊一定得爽,最後那一句才能更爽。
在薛仁貴看來,大宛國王的王冠和大宛國的象徵就剛剛好。
正好可以進入凱旋閣。
而他薛仁貴,年僅二十二歲,現如今已經參與了大型滅國戰。
“傳說西域有三十六國,這要是湊齊了,那得多爽。”
薛仁貴坐在大宛國王座上,端詳著那頂王冠。
幻想著三十六頂王冠擺放在凱旋閣中的樣子。
不只是薛仁貴,就連跟隨他的將士也都激動。
是啊,那得多輝煌。
西域三十六國王冠組合套裝。
一問誰收集起來的,其中人名中有自己一個。
後人看見得多敬仰自己。
人活一世,先要生存,生存下去之後就要活的更好。
享受完人世富貴之後,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比如流芳百世。
死後英雄閣中能夠單獨有一塊碑文。
凱旋閣中有你放進去的戰利品。
薛仁貴在他身邊的人看來,現在就是妥妥的高富帥。
出身好,長的帥,能力強,打完這一仗,回去就能封侯。
用李勣大將軍的話說,這個年輕人有前途。
未來的軍事成就能和他比不多。
當然,這句話有點吹的成分。
反正薛仁貴能當個武廟七十二將。
那已經很厲害了。
“去,從國庫內挑選一些金銀珠寶,用金盃子裝起來,回頭給曲陽侯送去,就說這是送給孩子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