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那幾包菌子,十三放下一塊大洋就走了。
那老實巴交的粗夯漢殷勤小心地把幾包菌子遞與十三,及至接過大洋,他一時驚的只知捏著大洋發愣,連句謝賞都忘了說。
小夥計見狀又上去湊熱鬧,打趣了粗夯漢幾句,又趕在後面高聲喟嘆,“歷來那迷龍嶺都是有去無回,能回來的不是人,是神!”
此時十三早走遠了,故根本沒聽見此話。
待過小河轉車進了縣城,十三便想找個古玩行把自己此行惟一所得的神寶估個價。
按說出門在外財不外露,畢竟懷璧其罪,人人都是夾著尾巴低著頭,免招是非。可十三從來把這一套當放屁,他才不管什麼是非,他自己本身就是個是非。
“天德源,得,就是他了!”十三在一處裝修的古香古色的門面前住了腳,見這古玩行頗有歷史沉澱的氣息,不是那花架子一流,便邁開長腿踏進了門。
一進門他便堂而皇之地坐在了首座上,一言不說,等著人上茶。
那古玩店的掌櫃本是在隔欞子後面架著老花鏡對帳,忽見一個魁梧挺拔的俊貴公子進來,他禁不住放下了手中的老花鏡兒。
再一打量十三週身貴氣,氣宇軒昂,一幅人上人之派頭,他便知道多半來了大主顧,趕緊放下帳篇子出來招呼。
“未知先生大架光臨,小店兒有失遠迎,失禮,失禮。”那古玩店的掌櫃走至十三面前,一面說一面就給十三倒上了茶,又偷眼見十三週身貴氣,穿著打扮雖是上乘貨卻皺皺巴巴,不甚考究,他只用餘光偷看了一眼也不敢置喙,畢竟來這古玩行做買賣的,大多人不可貌相,他這行做老了的,怎會不知?
十三也不喝茶,只懶懶地坐著,聞言瞧了那掌櫃的一眼,又不甚在意地環顧了四周的擺設,淡淡道,“掌櫃的生意興隆”。
那掌櫃正被十三的眼神神態弄的心裡有些惴惴,聞言立時笑道,“承謝。”正要詢問一二,卻見十三此時兀自開了口,“聽聞此店在本地多有口碑,我有一物想請掌櫃的掌掌眼。”說完依舊端坐著。
那掌櫃聞言趕緊上前,“未知先生想出手何物?小店兒雖底子薄了些,但能開眼一二,也是您費心照顧。”
十三見這掌櫃說話滴水不露,十分的久經世故,便不欲再與其多言,把自己早為那寶貝編好的一段故事說與這掌櫃聽,又把此寶貝獨冠上“龍珠”的名號,更為它添上一段神秘的傳說,整個故事說出來既有出處又云山霧罩,色彩斑斕,惟妙惟肖。
掌櫃的一面恭聽,一面不時地露出驚訝之色,及至他禮貌地含笑聽完,才向十三道,“既雲此寶曾為神龍戲過的“龍珠”,又云此“龍珠”能呼風喚雨,先生何不就取出來讓在下開開眼界?”
他的誠懇帶著七分真,驚訝帶著三分假。
但凡古玩一行,為古董添上一段故事,或佳話,或挫難,或神秘,或邪氣,都是為了提高這古董的價值身分,此事在業內不稀奇,這掌櫃知道,十三自然也知道。
既那礦中的偽道口口聲聲寫著龍之一事,十三又想起那“龍止水亦止”之言,再結合“斬龍”,“洪災”,又見那道士藉此寶修煉,便把所有事情的碎片一結合,糅成一段神秘傳說,想著把此寶貝冠上“龍珠”的名號,若真有其事,也不算埋沒了那龍。
此時鑑寶的前陣已做足,十三也就無意再打啞謎,他淡淡一笑,向掌櫃道,“此龍珠一示人便會大放異彩,有傷於眼,掌櫃的還須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