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府的滿月宴過後,沒出三日京城大小權貴之家裡都流傳開了一件事情:從端王府回家的康王,一到家就忍不住發了脾氣。甚至還動手打了一名妾‘侍’,又臨幸了一個丫頭。更是放言:若府上姬妾再沒有懷孕的,他便要一天收納一個‘女’子來替他開枝散葉。
這條謠言實在是太過荒誕,可荒誕的同時卻又引發了無數人的八卦心思,所以一時之間引起了無數的議論。就是陶君蘭這樣的內宅‘婦’人也是聽聞了。
初聞這條謠言的時候,陶君蘭驚訝得半晌才悶笑出聲:“端王瞧著可不像是會說這樣話的。別是誰造謠的罷?”心裡卻是暗暗警惕:康王這般不痛快,想來皇后也不會很舒坦。
晚上陶君蘭將這個謠言當成笑話說給李鄴聽,誰知李鄴卻是笑道:“這話的確是他自己親口說的。”
“啊?”陶君蘭一下驚住,滿面不可置信:“可,可他怎麼敢……”就是皇帝也沒敢說一夜換個‘女’人臨幸啊。雖說後宮佳麗三千,可真正能被皇帝寵幸的,想來最多不會超過一百人。這還是加上了那些沒有名分的:事實上,不是每一個被皇帝沾染過的‘女’子都會給名分的。而宮裡有名分的,數來最多沒有三十人。
“喝醉的人,什麼話說不出來?”李鄴的笑容淡淡的,溫溫和和的,可偏偏語氣卻有一絲幸災樂禍。
陶君蘭又驚了一回,狐疑的看住李鄴:“你怎會知道的?”難道李鄴本事這樣大,連康王府也‘插’了人?不過能知道得這麼詳細,只怕‘插’進去的還不是一般的無名小卒子?
李鄴見她這般,便是猜到了她的心思,當下一笑:“想什麼呢?康王府哪裡是那麼好‘插’進去人的?我也不過是在御前聽說的而已。父皇知道此事十分生氣,便是斥責了幾句。我當時正好在邊上,就聽見了康王的辯解。”
陶君蘭想了一下當時的情形,便是止不住的笑出聲來:“那康王只怕更恨你了。”本就是因為嫉妒李鄴才會如此失言,偏挨訓的時候李鄴又在旁邊看著……康王沒當場憋出一口血來,倒算是堅韌了。
李鄴笑呵呵的:“不止我一個,還有幾個皇子也在。”
陶君蘭頓時覺得康王越發的悲慘了。不過心情卻是極好——當初在宮中的時候,她可是見過康王對李鄴的態度的。
當然,這件事情的作用遠遠不止娛樂一下大眾,更深沉的作用,是降低了康王的威信,更有些壞了康王的名聲。尤其是幾個皇子弟弟跟前,康王這個做大哥的,只怕更是以後都端不起架子來了。康王頗有些一下子從雲端跌落到了地上的意思。
陶君蘭想;只怕這傳聞鬧得這樣大,也是有人故意在背後做推手吧?只是不知道李鄴參與其中不曾?
看了一眼李鄴,陶君蘭到底沒將這話問出來。有也沒什麼。
倒是李鄴說起了一件事情來:“太后出宮的事情父皇知道後,讓我將孩子抱進去給他瞧瞧。”畢竟是長孫,皇帝縱然經歷過了李鈺早夭的失望,可聽說拴兒是個身子康健的,也不由得起了盼望的心思。
陶君蘭手上動作一頓,微微蹙眉:“拴兒還太小了。不適合這般來回折騰吧?”主要是進宮這事兒,她心裡著實有點兒發憷。
“只抱著去給父皇看看,並不進內宮。”李鄴知道陶君蘭的擔心,便是如此解釋了一句:“後宮裡的手,倒是還伸不到父皇身邊去。”
陶君蘭微鬆了一口氣,便是點了點頭:“那什麼時候?”
“就這幾日吧。”李鄴想了想;“這幾日父皇心情不是很好,或許看看拴兒能好些。”
陶君蘭有些意外的看了李鄴一眼。一直以來,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都有些淡淡的,尤其是李鄴對皇帝——更似乎有一些若有若無的疏離在裡頭,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的事情而覺得有些埋怨。反正,她是從沒見過李鄴這樣替皇帝著想的。
這是不是就代表了,血濃於水?不管如何,終歸那是父親,縱嘴上不說,心裡也是想著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樣的事情是好事兒,她自然是沒有不支援的。
又過了幾日,天氣晴好,李鄴便是命周‘奶’娘跟他一起將拴兒帶進宮去——陶君蘭不放心,也跟著一併上了車,不過卻留在宮外等著就是了。
皇帝嘴上雖然沒說,可心裡卻是對這個孫子盼望已久了。那日太后回宮之後,他也過去問安過。聽著太后說起拴兒如何壯實如何惹人喜愛,他免不了的心癢癢了。他倒是有心想學太后那般親自去看,可是他這樣的身份哪裡能輕易出宮?且不說別的,只說這準備起來也是麻煩。而且影響太大了。所以,衡量之後,他到底忍不住是讓李鄴將孩子帶進宮來看看。
因怕孩子哭鬧起來驚擾了皇帝,所以周‘奶’娘便是按照陶君蘭吩咐的,提前將拴兒餵飽了,又哄睡著了這才讓李鄴抱進去了。不過怕有什麼突發狀況,所以周‘奶’娘還是一併跟著進去的。
皇帝見李鄴進來,登時目光就落在了拴兒的襁褓上。今兒拴兒用的是湖藍‘色’的襁褓,被穿了暗綠‘色’袍子的李鄴抱在手裡,自是十分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