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華與蘇小樓打了個招呼,然後他離開了。
蘇小樓目送王重華乘坐的馬車進入了六部衙門所在的區域,他不知道童老頭被調任到了什麼職位。他覺得有必要去詢問一下張師,並順便告訴張師,他們已經約好了中午在香酒樓見面。
蘇小樓獨自來到張師經營的茶館,坐在櫃檯前。
"我已經和蕭棒槌打過招呼了,中午我們在香酒樓見面。"
張師為他倒了一杯茶,微笑著說:“謝謝。”
"我剛剛下了衙門,碰到了一個老熟人。"
"是誰?"
"原山東兗州知府王重華。"
張師立刻回答道:"王重華剛剛來到南京,他是來頂替柳郎中的職位。"
頂替柳郎中?蘇小樓感嘆世界如此之大,為何總是與冤家相遇?在人才匱乏的時代,每位進士都顯得格外珍貴,只要沒有犯下嚴重罪行,大多數人都能夠再次擔任職務。戶部郎中這個職位並不好找,因此王重華承擔了罪行來到南京就職,雖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曾經救過王重華一命,但老頭似乎並不太感激。"
張師哭笑不得地說道:"你將他抓進監獄,還期望他對你心存感激嗎?"
蘇小樓冷笑著說道:"如果我不抓他,寧王早就會將他置於死地。"
"寧王真的敢殺一個知府嗎?"
蘇小樓淡然回答:"在沒有人替他背黑鍋的情況下,當然不敢,但是如果有人願意承擔罪責,你敢嗎?"
"是誰願意背鍋?"
"除了我們當時隨欽差巡視的人,還能有誰?"背鍋王子無奈地笑了笑,"這種責任最適合我們錦衣衛來承擔。"
"呵呵。"
蘇小樓接著問道:"那一批被抓的官員中,有多少人被調來南京了?"
張師答道:"目前只有王重華一個人。"
王重華坐在馬車中,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他來到南京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對於這個新的職位還是感到有些陌生。王重華曾在山東兗州任知府多年,那裡的百姓與他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然而,由於某些原因,他被調到南京頂替柳郎中的職位,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馬車穿越著熙熙攘攘的街道,王重華看著路邊的行人和商鋪,心中不禁有些思緒萬千。他回想起剛剛與蘇小樓的那次相遇,雖然蘇小樓曾經救過他的命,然而蘇小樓卻一直為此而自負,認為他應該對自己感恩戴德。王重華深知,自己的困境並非全部是蘇小樓導致的,更多是歷史的偶然與時代的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