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安玥兮一樣,用中英文同時說著奪冠感言,把國內球迷感動得眼含淚光,更把包廂裡的中國小夥伴感動得恨不得也馬上奪個冠,複製這樣的高光時刻。
這種中英文版的奪冠發言,悄悄成為中國球員們心中另一追求,多年後,中國球員在全世界開花結果,大家才發現,這早已成為中國球員奪冠後的默契和傳統。
IMG的小夥伴們受邀為安玥兮助威,自然不能缺席隊長阿德萊德的決賽,這場大滿貫決賽,阿德萊德的第三個大滿貫對決。
同樣的貴賓大包廂,同樣的人,只少了好些中國球員和中國教練。
阿德萊德的團隊和親人都坐在場邊的球員專屬包廂,他們有緊張有擔憂,也有冷靜有放心。
阿德萊德母親是前職業球員,職業生涯奪得最高冠軍便是家鄉阿德萊德的冠軍獎盃,時隔多年來到溫網中央球場,看著自己的兒子對陣世界第一,心裡多少是欣慰和滿足的。但她知道兒子的野心和天賦,不可能只甘心當冠軍的配角。
阿德萊德的父親這次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前來為兒子加油,坐進包廂,商人的精明果決便消失不見了,眼裡心裡只有在場上飛奔的獨子。
他與阿德萊德的母親長居米國華爾街,有一家上市金融公司,在德國也有一家效益不錯的體育用品公司,阿德萊德算得上是體二代,富二代。
教練麥克卡先前就與阿德萊德的父母親溝透過,此時見父母倆心中只有兒子的事業和夢想,覺得也好,大家都是胸有城府的成年人,心中有數。他也該專注球場,為小徒堅定必勝的信念。
相比場下球員包廂如何也無法驅散的緊張,貴賓大包廂裡的小夥伴們就顯得隨意多了,此次敘舊,多是安玥兮與舊時隊友校友的交談,聽得安玥兮時而感慨,時而為他們加油打氣。
她沒經歷過小夥伴們的挫折,無法感同身受。
如麗莎麗琳姐妹,她們一直在全世界打比賽,直面全世界強敵,累的同時成長也是最迅速的,就是太燒錢了,中產出身的父母全力支援姐妹,幸而兩人不負辛苦付出,世界排名終於上升到前兩百位,大小拿下過兩三個希望賽冠軍了,下次可以直接參加大滿貫的資格賽,前一百也不會遠了。
如艾美與藤原櫻,二人結伴同行,單雙打都報名,結果往往是雙打能走到更深輪次,她倆的單打世界排名也進了前兩百,雙打則在一百多後,大機率日後會更加專注雙打賽場,努力提升技術吧。畢竟網球太燒錢了,沒有成績支撐的網球很難堅持下去。
又如庫克、彼得、大衛,男子網壇比女子網壇更難生存,三人加入職網兩年,世界排名依舊在五百之外,進前兩百遙遙無期。
不過,大家都耐得住職業網球的壓力,可以用無限的熱情和希望堅持下去,他們,也才17歲。
其他便是阿德萊德的好友了,生活中的,網壇認識的,數量不多,也不如安玥兮等人鬧騰。
安玥兮不怕生,不怕被拒,原本可以很快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但她的多年未敘的小夥伴們顯然更重要,她也不是大包廂的主人,沒義務幫忙招呼,禮貌的招呼過後兩批人各玩各的,只漢娜兩邊都維繫著,不讓氣氛太過兩極分化。誰叫阿德萊德的朋友竟也是些話少的威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