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吳縣令的臉皮並不是很厚,頓時紅臉,“這不是說話的地方,正事要緊。”
“柳辰,還不趕緊帶路?”
在高師爺的提醒下,老爺子迅速收起種種不合時宜的思緒,帶他們回家。
柳家,炊煙裊裊,肉香瀰漫。
老周氏雖然摳唆,卻也不是不知輕重,縣城送過來的肉,並不打算藏著掖著,一股腦全給做了。
甚至還補貼一點鹹肉。
借花獻佛的心思有,最重要的是李陽三人會做人。
無論白天多累,他們都會趁著晚上做點木工活,短短几日,柳家的桌椅板凳全換成新的,裝碗筷的櫥櫃都做了一大半。
如此懂事的人,真的很難讓人生厭。
李陽幹著活,聞著越來越濃的肉香,忍不住發出感慨,“現在這日子才叫有盼頭!”
跟師傅學別人都不懂的手藝,還不用捱打捱罵,一天三頓,頓頓吃十成飽,還有功勞可以領......
李陽把自己從小到大的日子回憶一遍,都找不到這麼輕鬆的時刻。
至於累,不存在的。
或許在別人眼裡幹很多活,其實比幫衙門趕工好多了。
“可惜,馬上就結束,”丁山很不捨,“最多再過四五天,咱們就得回縣城,也不知道這次回去能不能比以前好過點。”
“必須的,”丁山自信滿滿,“全章樂縣的水車都要靠咱們三個,縣太爺都要倚重咱們。”
一般人如果會點別的手藝,像是木工、石匠,多少能補貼點家用,反而會過得比較好。
然而李陽三人名下並沒有地,是匠戶賤籍,地位還比不上商人,只能做一塊哪裡需要哪裡般的磚,衙門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不到的硬著頭皮也要做。
雖然有口飯吃,卻沒什麼自由,還要受制於人。
而且衙門給的那點東西,也就是勉強讓一家老小餓不死,沒多少。
多數商戶都想轉成農戶,匠戶也一樣,然而,朝廷對戶籍把控很嚴格,沒有意外,匠戶的子孫代代都過得一樣。
雖然直到以後什麼日子,聽到丁山的話,李陽和胡海心裡還是輕鬆不少。
吳縣令到柳家的時候,就看到三人有說有笑地幹活,完全沒有自己召見時的穩重。
“看來你們三個過得不錯?”
“那是當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