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轉向之快,連宋寬都感到有些意外。
按照他原來跟孫同仁商議的而計劃,是準備在朝上殺掉一半的大臣,才能達到威逼的目的。沒想到,僅僅殺了一個蔡奉,就一舉扭轉了局面。
趙英麒此時已經窮途末路,只好同意退位。
羅啟華拿出已經準備好的退位詔書,趙英麒在上面畫押,蓋上了國璽,就算是完成了退位程式。
至於新的皇帝,則出乎大多數大臣的意料。
原來人們以為宋寬出頭操縱此事,會是東平王繼位,實際卻是南安王韓天鬥繼位。
不過,人們細想一下以前關於韓天鬥斬白蛇的那些傳言,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原來,在那個時候,三藩就已經做韓天鬥繼位的準備了。
按照宋寬和羅啟華等人的安排,眾大臣們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衙門,安撫官員。
候孝廉暫時署理兵部尚書一職,向各地發出公文,號令各地兵馬停止抵抗,向三藩軍隊投降。
賈雨村急忙離去,回到順天府衙門,發出安民告示。
軍機處則向各地官府發出公文,號令各地官員各守本分,保境安民,等待新皇旨意。
至於各個大臣的官職,宋寬也許下了諾言,待新皇登基後,再行確定。鑑於各位大臣擁立新皇有功,到時候會論功行賞。
大臣們自然不用出走長安了,於是紛紛重操舊職,各個恪盡職守,比起以前更加賣力了。
皇宮的守衛,已經全部被換成了錦衣軍。原來的皇宮侍衛,除了被殺掉的一些,全數被編入御林軍。
御林軍由原來的守衛皇城外圍,現在履行的是原來錦衣軍的職責。
錦衣軍和御林軍的職責,正好互換了。
原來大開的,方便人們逃走的城門,仍然敞開著。
隨著天佑退位訊息的傳開,外逃的人流幾乎不見了。原來想走的人,也不走了。
王朝更替之時,血戰帝都,燒殺搶掠,處處戰火,橫屍遍地以及屠城這類恐怖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官員們照舊在衙門裡做自己的差事,老百姓照舊過自己的日子。除了換了一個皇帝,一切都沒有改變。
養心殿內,廢皇趙英麒這這裡傳了最後一頓御膳,跟他在一起吃飯的,是宋寬。
就在不久前,兩人這樣在一起吃飯的情形,還時常發生。
那個時候,兩人還情同兄弟,至少表面上如此。
再往前推,這樣的情形就更多了。更多的時候,還多了兩個人,一個是韓奇,一個是李乾。
不過,那個時候,趙英麒的身份還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