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會後,賈珉來到了兵工廠。
此時的兵工廠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雖然已經是數九寒冬,一進院子,就能感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五六臺馬車停在院子裡,正在往下卸貨。
見賈珉來了,戴植迎了上來。
“這批手榴彈殼送來了,看著還不錯。溪水臺那裡作坊,果然有一套。”
關於手榴彈的設想,賈珉早在北海的時候,就把創意告訴了戴植。經過戴植的幾百次實驗,終於做出了比較滿意的原形產品。
正準備進行批次生產的時候,就急著啟程開赴中土了。這一次,就準備在這裡先生產出來了。
由於關向屯的化鐵能力有限,於是賈珉就跟戴植和劉成核計,由自己這裡出模型,將手榴彈的彈殼部分外包。
在戴植到賈珉這裡之前,戴植就在遼東一帶,以出賣詩文畫作為生,賺了錢,就自己做實驗。
那個時候,戴植就在溪水臺,所以,對於溪水臺那裡的鍊鐵和鐵器作坊很熟悉。
目前,晴雯就帶著幾十人,在溪水臺,一邊駐防,一邊管理那裡的生鐵生產,為兵工廠提供原料。
“我們雖然有了野炮,機關槍和快速佛郎機,但那都是遠端重武器武器。士兵們近戰,還需要一種較大威力的武器。尤其是步兵作戰,手榴彈更加有效。”
“珉長官,若是用好了,對付騎兵也是有效的。”
“唉,對付騎兵,終究是差了些。不過,手榴彈造價低廉,可以大規模製造。儘可能地多製造一些,到時候給長安殿下的光復軍,他們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弱了。碰上硬仗,根本指望不上他們。”
“珉長官,這倒也不怪他們,總是缺乏訓練,才導致如此。若是像我們那樣訓練,豈不是都跟我們北海軍一樣了?”
“這倒也是,如是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我們也就不能以少勝多,打敗三藩。焦利快回來了吧?”
“快了,不過,他得等到北海的船帶了之後,才能回來。”
“劉成,派人去大東溝等著,告訴焦利,不必到這裡來,就在那裡等著。北海的船若是到了,不必卸貨,將來在何處上岸,聽候命令。”
“這個珉長官倒是不必擔心,今年冬天冷,大東溝近海一帶都結冰了,船想靠港都難,總得過了年,才能開化。”
“手榴彈殼有多少了?”
“現在有八千多了,正在組裝。明日還能送來八千多。”
“還不夠,過幾日溫都拉騎兵和第三第四旅就要開拔,怎麼也得給他們一人配上一個。”
“若是時間緊,要得急,就得加派人手了,但是來了生手也沒什麼用處。”
“叫士兵們來怎麼樣?培訓一下,每人只做一道工序,最後難做的,再叫工匠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