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跟錦衣軍的火拼,成了當天帝都最為熱門的話題,一時間,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此議論紛紛。
人們驚歎於賈府的膽量和強悍戰鬥力,更驚歎於最後的結局。
當然,人們都知道是長安公主殿下出面,為賈府求情,才有了最後這個結果。
第二天,就有許多人趕到寧榮街,有的是前去打探訊息,有的則是要到賈府去看看熱鬧。
還有一些跟賈府有過來往的人,想借此機會到賈府去,打聽一下詳細情況。
但是,等人到趕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賈府的主子們,已經於一大早就走了。
賈府的人去了何處,這些人不知道。但是隨後人們就明白,賈府的離開,也是必然。
敢於跟皇家公開叫板,若是今後還在帝都待下去,就等於天天在跟皇上叫板,故意打皇上的臉,再一次被查抄,也是早早晚晚的事兒。
所以,賈府的離開,還是很明智的。
到了下午,傳出來了訊息。皇上下旨,削去賈府兩家榮國公和寧國公的封號。
就在人們期待著誰會成為新的榮國公和寧國公的時候,卻沒有了下文。
原來,皇上並沒有新封榮國公和寧國公。
至此可以確定,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榮國公和寧國公了。
第二天又出傳了訊息,象榮國公和寧國公一樣,鎮國公、理國公、治國公、齊國公四家的封號,也被削去。同樣沒有人繼任封號。
第三天,這六家國公府門上的國公府牌匾被摘下。
隨著六家國公府被查抄,從大德王朝開國時期建立的四王八公體系正式崩潰。
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至於剩下的四王和兩公命運如何,只要是稍微有些見識的人,其實心裡都有數,只是沒有人公開說出來而已。
對於六家國公府的清洗,在帝都,尤其是各大世家中,引起了巨大的驚恐。他們擔心,同樣的命運發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除了榮國公和寧國公兩家,另外四家的家產,都被查抄。
於是,凡是心裡沒底的家族,這幾天都在忙著拋售家產,已經有人把自己的家眷先行送走,開始準備後路。
一些比較有錢的商賈,也開始紛紛停止或者縮減在帝都的生意,逐漸地撤離了帝都。
這些人的撤離,很快就顯現出了後果。
房產和鋪子價錢下降了,票號裡的現銀少了,有的銀票不能兌現了。僱車變得很難了,車伕找不到了。一些工匠的鋪子關門,人也走了。
金銀變得緊俏起來,價格不斷上漲。奴才變得多了起來,但是價格卻下降了。儘管下降了,但是似乎也沒有誰家再買了。
最明顯的,就是糧價開始上漲。許多人家開始搶購糧食。一些米鋪也開始囤積居奇。
儘管官倉已經開始放糧,試圖平抑糧價,但是收效甚微。
於此同時,關於三藩家眷逃跑和三藩將要造反的傳言,已經在大街小巷公開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