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珉的目標,也不是僅僅為了將來培養出來幾個秀才、舉人,而是為了給這些透過了啟蒙教育的人,尋找一條新的活路。
這些人,將來將走專業技術道路,成為專業技術人才。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需求極大,但是,又沒有教育機構來培養的。
中土幾千年來,就是隻重文治,不重技術,直到現在,還是這個傳統。
文化人多是在詩詞文章中,尋找那種意境和感受,很少有人把精力集中在數字的準確和技術的進步上。
這個社會的技術傳承,現在靠的是學徒制。
一個師傅,帶上一個或者幾個徒弟,世世代代地傳承一門手藝。
鐵匠,木匠,石匠,甚至店鋪的夥計,都是這種方式。
這種方式的缺點很多。比如封閉保守,同行之間是冤家。墨守成規,技術進步緩慢。週期長,幾年才能出徒,把徒弟當免費勞動力使等等。
其實,許多手藝,就是那麼一點兒訣竅,只隔著一層紙,一捅就破,根本就用不了那麼長時間來學習的。
賈珉的真正目標,就是要辦職業學校,培養手藝人。這樣,不僅可以造福社會,還可以大賺特賺其錢。
賣技術,總是要比賣產品來錢快的。投入產出比,也是要比實業高得多的。
大德王朝的教育體系,基本上由兩個系統組成。
一個是各縣、府、省一直到國子監的官學系統,這是由官方主辦的,叫官學。
另一套,就是從一些私塾到書院的私學系統,是由個人主辦的,叫私學。
兩套系統,都是收費的,沒有義務教育之說。
無論哪套系統,走的都是精英路線,也就是為科舉培養考生,為朝廷培養人才的。
由於最後能夠進入仕途的是極少數,所以,把這兩套系統叫做培養炮灰系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的。
那種競爭的激烈程度,比後世的高考,有過之而無不及。
賈珉走的是技能培養的路子,就是為社會培養實用人才的。這條路,將來會取代學徒制,成為主流。
之所以要打賈府族學分院的牌子,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考量的。
一是這不僅不會引起賈府高層的反對,還會得到包括賈母、賈政的竭力支援。
榮寧兩府號稱詩書簪纓之家,他們其實是很為此自豪的,時常掛在嘴邊炫耀。
事實上,這個詩書簪纓之家,早就名不副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