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出列的文官回答道。
葉小北扭頭來,走到他面前,站定說道:“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在場的列位,誰可以不持兵刃護具,只靠二十五人就能平安無事的橫穿多年不通商的草原上韃靼諸部落呢?”
又看了一圈所有文武百官的表情,然後繼續說道:“我想,沒人做的到吧?”
“既然沒人做的到,為什麼要來要求我呢?”
就在葉小北洋洋得意的時候,那位文官又開口說道。
“律法在前,違法在後。既成事實,閣下又何必浪費口舌呢?”
聽完之後,所有官員露出了興奮的目光,集體盯著他們兩個人,觀看他們的辯論。
葉小北也覺得有點意思,既然對面開始上線,那麼我也該上線了。
“我想問一下,我大明究竟是以仁治理天下,還是以法治理天下?”
這……
一眾官員紛紛思考了起來,應該如何回答應對葉小北的這個問題。
以仁治理天下,這是儒家的思想,也是他們這些讀書人雖然不敢苟同,但是不能不承認的思想口號。
一些腦子比較清晰的官員回想起來,朱元璋曾經說過:“元以寬仁失天下。”
以法治理天下,這是法家的思想。雖然有的時候執行的都是法家思想,但是朱元璋的全法時代是真的砍人吶。
這,左右……裡外……都無法直面回答的了啊!這是個坑啊……。
想到這裡的官員們紛紛緊張了起來,他們已經能做到上朝開會的資格上,就沒有一個人是百分百乾淨的。既然想繼續做下去,光靠朝廷每月的月俸祿,是根本不夠活的。要想繼續享受這些個“福利”、“恩惠”、“孝敬”,誰又想輕易的放棄啊。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所以,大家都在期待這位官員不要犯傻,千萬要說“以仁治理天下”啊!
這位文官自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裡的坑,暗道“好險!”
“我大明朝,
自然是以仁義治理天下了!”
這話一出,所有官員都鬆了一口氣,懸一懸就能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
看見他們都鬆了一口氣,葉小北淡然一笑,嘴角輕輕上揚一點,說道。
“既然是以仁義治理天下,那就證明咱們不是律法的傀儡,而是通情達理懂人情味的。判案時會酌情考慮一下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將自己代入普通老百姓的目光去看待這件事情。”
葉小北頓了頓,然後說道。
“既然如此,那我想請問一下。普通百姓手無寸鐵的想要前往北境草原地區通商,傳播我大明的優良傳統美德,互幫互助,從邪惡的造反大明的韃靼軍事集團的手中拯救出那些貧困潦倒、破衣爛衫心想大明的窮苦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