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成語大明> 起源篇+草原篇 第七十章 所謂的大丈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起源篇+草原篇 第七十章 所謂的大丈夫? (2 / 3)

景春一聽,生氣說道:“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挖苦道:“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

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會給以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也會給以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揹你的丈夫的意願!’把順從作為準則,這是婦女之道。

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 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葉小北在一旁懵逼的看著這兩位的交流,張儀公孫衍他比較熟悉。張儀和公孫衍都是出色的外交官,僅憑一張嘴就能令一個國家害怕,也證明了他們的確是大丈夫,

孟夫子說的大丈夫,是後來的人們心裡所希望的一套行為準則,但卻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尤其是他說的‘君子應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及後來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確是華夏人民應該有的好品德以及社會擁有的精神氛圍。

但是他這絕對不會是治國、強國之策,只能算是一個精神文明的構建。硬要以這種方式建造並管理國家的話,在這個如狼似虎的戰國之內,恐怕會被吞的連渣都不會剩下。

想到這兒葉小北便想他們開口說道。

“善!孟子。但是卻不是說的並不是一個問題。

我泰山大人說的問題,是說張儀公孫衍等人不算是大丈夫嘛?

而孟夫子卻嘲笑的說道,此二人不算是大丈夫,又說到他們像是個出嫁的女子,沒有骨氣。”

“實際上沒什麼對錯,這倆人的確是大丈夫。在您的眼裡,可能是他們是最沒有骨氣的人。但是我想說,他們卻完成了旁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對於國君來說,他們倆的確是成功了。”

“張怡,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最開始從魏國得到了大片的土地,奪回了曾經是周天子賞賜秦國卻被魏國搶走的河西之地,為秦國東出提供了機會。

為秦國爭取到了很多次機會,也證明了自己的確可以擔當相國之任。”

“公孫衍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多次遊說其餘六國攻打秦國。雖然說,沒有成功過。但是他確實證明了他自己的能力,而且失敗的緣由也不在他。

確實是其他的六國加一起相對一個秦國來說是很強大,不過卻總有國家拖了後退,不提也罷。

在這亂世之中,只有為自己國家贏得發展的機會,將自己的國家發展壯大才是正理。

所以孟夫子,您還認為他們兩個不是大丈夫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