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一次城門前的佈告上,說道將會在六月六號上午卯時在太極宮由李二陛下親自監督考試,舉辦一場面向全體長安城的考試。
全城的讀書人都在爭相傳告。因為這即使考不上,靠著見過當朝天子一面都足夠這些讀書人吹夠一輩子了。
在葉家,葉繼明從李二陛下的徹夜長談中回到自己的宅院,開始著手出題。
出題的範圍這次將會是相當的廣泛。但是主要集中在六門科目以及四書五經。
至於為何還要考四書五經,因為要顧及一部分人的面子。這部分人主要是當今的五姓七望。
當前葉繼明這一股勢力還是比較弱小,葉繼明懂得,在勢力弱小的時候,蟄伏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案。
例如在卷面中,首先開創的提出了後世王陽明提出的天人合一,心學,理學的基本概念。
當前的儒家才剛剛在萌芽期,還沒有後世宋朝發展到了心學,理學,這種地步。
葉繼明知道,如果這一次直接丟擲兩大基本學派將會引起一場浩大的風波。
在卷面中寫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讀書人,曾經苦讀,就是不曾開悟。後來這位讀書人來到了一片竹院。一連做了幾天,最終開悟。懂得了何為致良知,並提出了天人合一。
這便是成為聖人的核心。葉繼明知道,從此天下儒家發展到了高峰。
心裡有點愧對後世幾百年那位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所以直接把這位讀書人說成王陽明。算是對這位儒學大家的聊以慰藉。
這是僅僅關於四書五經的內容。
然後試卷的下一部分將會是關於農學的相關知識。例如水稻收成的時間,水稻施肥是怎麼施肥的。葉繼明在出卷的時候看到大唐種田僅僅是從隋朝傳播下來的隨地撒成一堆。那麼這種施肥的方法將會是開創性的。此處對應的是後世學科知識中的生物學知識。
試卷的下一部分是關於高中地理的知識,此處就是對應於古代的天文曆法的基本知識,出了一些關於地球是圓形的基本的概念,葉繼明相信,這將會是引起轟動的。
下一部分是關於化學的相關知識,這部分對應於一些煉丹術,出了一些簡單的置換方式,例如增青化為鐵等基本事實,由於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沒辦法寫出更為完全的理論體系。
下一部分是關於高中物理的相關知識,這部分知識相當的抽象化,開創的提出了牛頓三定律等內容。
最後一部分是相關的高中數學的相關知識,提出了微積分的基本概念。
其中葉繼明最滿意的是關於天人合一,王陽明的相關知識提出。這點絕對會震驚在座的各位儒家大拿的。
知行合一,致良知,這可是由心學到理學開始轉化的重要標誌,一種由心學到理學的轉化。
出完整個試卷以後,葉繼明拿到完整的試卷,呈給李二陛下過目,李二陛下過目以後看見當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這種說法以後相當的震驚,竟然有如此的說法,一下解開了多年的關於儒家學說上的問題的解釋。
李二陛下說道:“準了,這份試卷。”
李二陛下可能當時看到天人合一,以及王陽明提出的心學的觀念實在是太超前,沒有顧上看其他方面的內容,結果幾日殿試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更為震驚的事情。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這份試卷,被後世的歷史學家說道,這是一份跨越時代的試卷,標誌著整個時代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這份試卷被後世的歷史學家命名為明治維新試卷。
至於為何是明治維新試卷,是李二陛下問道該給這份試卷起什麼名字的時候,葉繼明直接說道了明治維新試卷。至於明治維新是何意。恐怕只有葉繼明這位後世人才知道其中的含義。
試卷出完了,由葉繼明道後世去進行印刷出版。拿的是相當簡單的印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