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他老爹,就是花錢買官玩,甚至還買了三公,屬於老傳統了。
反正花出去買官的錢,都會在任期內加倍賺回來。
“少將軍,如今大奴可值四萬錢,小奴一萬五千錢,袁家前面就奉獻了兩千人。
這次少說就有三千多人,就算是一家老小,那也是不小的財富了。”
“奴隸買賣如此貴了,一個奴隸竟然能買兩頭牛了?”
關平有些詫異,他一直以為一兩萬錢就行,壯牛跟壯年奴隸的價格不相上下。
而且把這些依附民當做奴隸,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東漢中後期,租佃農民不但是其個人,而是其全家世世代代都為地主所奴役。
他們“被穿帷敗,寄死不斂,冤枉貧困,不敢自理。”
身份地位等同於奴隸,儘管稱呼不同,但性質已經完全一樣了。
“少將軍說的前漢的奴隸價格,現在流民劇增,可偏偏奴隸的價格不減反增。
因為全都被豪族大姓給吞了,還有一點,便是現在的錢它不值錢了。
如今長沙郡大概是一個壯年奴隸四萬錢,等於二十畝田,兩頭半牛,四十石糧。中文網首發
可是因為戰亂頻發,勢力割據,各地方的價格並不相同。”
關平表示理解,漢初的時候幣制不穩,廢除秦半兩,改鑄莢錢。
諸侯王可以自行鑄錢也就罷了,民間百姓也可以自己私自鑄錢。
呂后又轉鑄造八銖錢和五分錢,文帝又鑄四分錢,諸多幣種,引起通貨膨脹,物價齁貴。
自從漢武帝穩定鑄造五銖錢重新統一貨幣後,才穩定了物價。
王莽時期又是鑄錢最亂的時候,引起動盪。
如今經歷漢末董卓壞五銖錢,鑄造小錢後,這種小錢比王莽的小泉還輕。
於是出現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錢的糧價。
國家信用根本就沒有了。
大漢又經歷諸侯割據,各地的糧價也不一。
不止是錢的問題,東漢的儲備黃金同西漢相比較,也是少了許多。
導致東漢官府就算發獎勵的黃金,都不是實際賞賜的數量。
黃金的缺失主要是多方面的,產金之地挖掘耗盡,沒有新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