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老夫人點點頭:“從今天開始,你就寸步不離的跟著來六郎,不用再回家來了。如果有人想要傷害來六郎,你就要擋在他前面,你若不死,就絕不允許讓人過去傷害來六郎。聽明白了嗎?”
來整在一旁聽的目瞪口呆,這老夫人怎麼像是在交代後事?
“俺知道了,娘。”麥鐵蛋應道。
“咳咳,那個……老夫人。”來整有些尷尬的開口說道:“小子惶恐,區區一屆白身,既無功於國,亦無德於民,可當不得麥二兄以命相護。”
麥老夫人展顏微笑:“老話說的好,『動行言道,三歲知老』,老身著人仔細打聽了來六郎的所作所為。雖不乏童真遊戲之作,但也有遠慮深藏其中。”
來整尷尬道:“小子自幼胡鬧,讓老夫人見笑了。”
“來六郎何須如此自黑?老身聽人說過,諸葛武侯曾言『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又言『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者。來六郎既未恃驕以傲,也未仗勢欺人,何言胡鬧啊?”
麥老夫人稍作停頓,接著說道:“謙虛雖是好事,可也不宜妄自菲薄。長此以往,志士之氣漸退,何以成就大事?”
來整起身行禮:“老夫人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小子受教了。”
麥老夫人按了按來整雙手,讓在座上:“老身一家都是粗人,因為家貧,兩個兒子更是大字不識一個。鐵杖靠著一身功夫掙了個太守,已是不易。這二蛋……”
麥老夫人一臉疼愛,撫了撫蹲在身前的麥鐵蛋的大腦袋:“這二蛋人傻腦憨,如果不能跟一個好人家,日後定然悽慘。”
“老夫人多慮了,有麥太守照顧,二兄定然是前途無量的。”來整有些摸不清這老人家的心思。
麥老夫人笑道:“公子無需安慰老身,自家孩子什麼德行,老身清楚的很。鐵杖是個一根筋,當今皇帝肯用他這麼個不識字的人,鐵杖心存感恩之心,早晚就是個以死報國的下場。”
都說知子莫若母,此言一點不差。大業八年,隋煬帝一徵高句麗,麥鐵杖請求當前鋒。他對隨軍郎中吳景賢說:“大丈夫的性命自有所在,豈能去用艾炷燙鼻樑,用瓜蒂噴鼻孔,治黃不差,而死在婦人懷裡呢?”
將要渡遼河時,麥鐵杖對他的三個兒子說:“你們應該準備淺黃色的衣衫。我久蒙國恩,今天應是為國捐軀的時候。我如果戰死,你們將會富貴。在忠與孝上,希望你們多努力。”等到渡河時,橋未完工,離岸還有幾丈,高句麗軍大批湧來。麥鐵杖提馬跳上對岸,與高句麗軍拼命死戰。同時戰死的還有武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人。
楊廣得知麥鐵杖戰死,悲痛哭泣。著人贖回鐵杖的屍體,下詔曰:鐵杖志氣驍果,夙著勳庸,陪麾問罪,先登陷陣,節高義烈,身殞功存。興言至誠,追懷傷悼,宜賚殊榮。用彰飾德。
意思是說:“麥鐵杖志堅氣勇,平素以功著稱,這次陪朕討伐賊人,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節高義烈,雖身死而功存。他的誓言至忠至誠,追懷他的平生,讓人傷感不已。應賜給他特殊榮譽,以表彰他的功德。
於是楊廣下旨,追贈麥鐵杖光祿大夫之職,追封宿國公,諡號武烈。鐵杖之子麥孟才承襲爵位,不久授為光祿大夫。
……
果然是應了今日老夫人說的那句話,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典範。
來整扶住麥鐵蛋的肩膀:“老夫人儘管放心,麥二兄一看就是有福之人,日後定能出人頭地。”
麥老夫人搖頭道:“來六郎,老身今日求你一事,請公子務必答允。”
來整連忙起身:“老夫人有話儘管吩咐,小子力有所及,必定全力以赴。”
麥老夫人站起身,伸手拉起麥鐵蛋,將傻大個推到來整身邊:“請公子將老身這小兒子帶在身邊,今後替公子牽馬隨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