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叔,如果走綠林的路子,這件事還要不要告訴父親?”來整問道。
“這麼大的事情,自然要稟報國公爺知道。如果真是公子說的那麼大規模製鹽,無論如何小心翼翼,都免不了要驚動到地方官府。有國公爺打招呼的話,地方上睜隻眼閉隻眼,就會減少了很多麻煩。
“依著父親大人的脾氣,恐怕不會插手這種事吧?”來整有些不確定。
朱三笑道:“如果大公子去做這種事,國公爺不光不會插手,可能還會要他閉門思過。但是公子去做的話,這事情還是有機會的。”
“哦?為什麼這麼說?”來整疑惑的問。
“因為公子最像國公爺,日後國公府能不能繼續榮光,都寄託在公子身上了。”
“額……朱三叔這話說的有點誇大了。”
朱三搖搖頭:“國公爺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靠昔日的赫赫戰功。大公子和五公子武功平常,要撐起榮國公府的這一大攤子,還是差了一些。只有公子武藝超群,最有機會在軍中打出威名。不用兩年,只要有出征的機會,國公爺一定就會把公子帶在身邊多加歷練。”
來整沉思一會,方才開口:“可這畢竟是殺頭的買賣,父親大人一向謹小慎微,我怕他是不會同意去做的。”
朱三笑道:“公子多慮了,不要說翟讓私下裡做些違法的勾當。朝廷上下、諸家門閥,誰手裡清清白白一塵不染?咱們來家的生意也是一樣,某家二哥跟翟讓關係融洽,還不是因為他手中有私鹽的來路嘛。”
拿起茶壺,給來整添滿茶水,又給自己也倒上一杯,朱三才接著說道:“剛才以為公子是小打小鬧,想要偷運海鹽賺點零花錢,所以某才有所擔心,不希望公子沾染。可如果公子真能做到日出數十萬斤海鹽,不要說是數十萬斤,只需每日能有數萬斤的產量,就能讓無數人願意為此去冒殺頭的風險。如此大的財富,即便是有點風險,國公爺也絕對會動心。”
來整手指輕叩:“我希望這事隱蔽一些,儘量不要把來家牽扯進去。”
“公子儘管放心。”朱三束手應道:“這事就交給二哥去辦,萬無一失。”
“還有就是這炒茶的事情。”來整指了指茶杯:“畢竟完全從川蜀運來,成本太高。讓二叔派人去川蜀,選擇適合中原種植的茶樹品種帶過來。再請種植經驗豐富的茶農到河南來,在信陽一帶尋找合適大規模栽種的山田。”
在後世,但凡喝茶的人都知道信陽產的名茶“信陽毛尖”。
唐代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十三個省四十二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
北宋時節蘇東坡謂:“淮南茶信陽第一。西南山農家種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閩以下。”
歷史上,信陽毛尖主產於信陽縣和羅山縣一帶。馳名產地是五雲(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連雲五座山)、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靈山寺)。
民國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
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加工技術得到完善,後來將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說起來,在大隋朝賣茶葉根本賺不了多少錢,一是因為人們普遍沒有喝茶的習慣,二是,北方的突厥等民族也還沒有意識到茶葉對他們種族生存的重要性。
來整讓朱二去關注川蜀茶葉,並且引進到北方種植的主要原因是想自己喝茶方便,順便引導著周圍的人們養成喝茶的習慣。當然了,如果能夠賺點錢也是件好事。
而且也因為茶葉現在不太被人重視,所以就算天下大亂的時候,也不會有多少人去窺視茶園,自然也就不怕遭人破壞。等到天下鼎定,就算不能進入朝堂拜將入相,靠著這提前佈局的茶山,也夠數代子孫吃喝不愁,富庶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