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帶兵打仗的人應該是堅毅果敢之輩,這是百姓們口口相傳的佳話,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打仗的人真的每一個都是悍不畏死的英雄嗎?
郭旬所在的先遣小隊一眾人除郭旬之外都是軍方世家子弟。
在軍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長輩,沾親帶故之下他們才能在軍隊中順風順水。
他們雖然從小受了些軍事訓練,但多受長輩愛戴,難免溺愛過剩。
身上多少都有一些驕縱之態,目中無人更是刻在骨子裡的東西。
即便別人修為比他們高,他們依舊自視甚高。
反正在他們眼裡天塌了有個高的頂著,所以總是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樣。
反觀郭旬身上就沒有半點這樣的姿態,所以郭旬很多時候無法理解他們。
為什麼明明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還要推三阻四,難道這件事情他們不是受益者嗎?
一聽到翻山探路眾人便開始反對起來,都只說到時候徒勞無獲,反受其累,認為此舉勞命傷身不可為之。
郭旬見眾人無一人願聽,便搖頭苦笑,不得不再次屏氣凝神探查一二。
郭旬多次放出神識探查之後,愈漸疲憊,竟有些無力支撐,看來這神識對心力的消耗頗為巨大。
郭旬這次探查發現,山後敵營縱山排列,山脊斜坡盡頭防衛森嚴,塔樓哨站百步一座,箭臺槍兵更是一應俱全。
若郭旬他們的大部隊繞至此處,定會被其率先發現,到時候下場可想而知,此番情況郭旬也不知該如何告知眾人。
郭旬雖是小隊之中修為最高之人,但畢竟不是隊長。
而且出身卑微年紀尚小所以他根本沒什麼話語權,只好聽從安排,無奈之下只能跟隨眾人又折回了大部隊。
回到軍中曹和便將前方的山勢地形一一告訴了眾將軍,還說此地形之下適合整頓休息。
郭旬聽著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而眾將軍聽聞後皆是點頭讚許。
郭旬見眾將軍商議之後竟然要立馬起行,郭旬連忙來到海南將軍跟前低聲說道:
“海哥,上次我不是透過那塊玉佩發現了百里外有一條河嗎!這次我在前面那座山後面又有發現!”
“你發現了什麼!難道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