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不想放棄大本營,因為他們知道放棄大本營的結果就是面臨處罰,而這個處罰很重,重到連大將軍都難以承受。
敵人提出賭局,大本營歸屬以擂臺戰決定,勝者得大營,敗者退之,但唐皇國這邊若敗了也可以帶走所有物資。
馬能見覺得如果兩方火併,必定是兩敗俱傷,反而還會損兵折將,反正到時候上邊降罪下來他肯定難辭其咎,倒不如賭一把,反正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戰場上。
如果最後他們贏了,他們會奪回大本營,最多就損失一些物資,如果他們輸了,也好有個由頭交差。
反正到時候大本營還是會被奪回來,除非唐皇國那邊抓住不放,硬是要吃下這塊大餅,當然這樣的結果肯定是雙方不斷的派兵過來支援,最後互相僵持,又形成一片新的活躍戰場。
不管是唐皇國的嘯風山郡,還是南巔國的壁羅河郡,這兩個郡省分別都是兩國的偏遠之地,而且靠近大山脈,這裡物質匱乏人丁稀少,可以說是十分危險的地方。
如果在這樣的地方因為一個小小的邊境大營而最終形成了一片長期你來我往的活躍戰場,其實是一件非常得不償失的事情,相信兩國的高層肯定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畢竟對於國家的高層來說這所謂的打仗不過也是遊戲罷了,對於他們來說戰爭的唯一作用可能就是維護國家的和平,讓百姓們更加凝聚,讓他們知道這個國家是誰來守護的。
所以無謂的運輸成本,毫無重點的爭奪,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誰多佔一些地,誰又往後退一截。
雖說贏的那一方會振奮軍心,但付出的就會更多,輸的那一方也不會太在意,反倒是贏的人得不償失。
兩方的大將軍思來想去如果魚死網破最後都會只有一個結果,可能他們最終都會被拋棄。
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大家互守邊疆,互不干擾,此時能多撈一些的就撈一些,能少損失一些的就少損失一些,畢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容易。
最後安若山及其他將軍商議,盤算著若真贏了,到時候他們的邊防上移,邊境擴大,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功勞,雖然最後可能還是會退回來,但他們最終會獲得的好處卻是驚人的。
而且就算輸了也沒有什麼損失,大不了帶著繳獲的物資回去,反正是打了勝仗,不管如何都不是虧的,於是便同意了這場將軍之間的對決。
兩方商議了對戰的細節,最後兩方一拍即合,對戰的地方就決定在大本營後山的山頂之上,兩方的軍隊各自一左一右在山底待命,若誰的一方有異動,輕易便可察覺。
擂臺戰採取的是生死車輪戰,雙方各派出五人,且大將軍不能出手,五人依次登場,打敗敵人或者敵人投降便算獲勝。
勝者繼續留在擂臺之上,接受敵方下一位將軍的挑戰,最後還站在擂臺之上的人就是最終的獲勝者。
這種事情其實在戰場上經常發生,有時候兩軍陣前為了給士兵們打氣,將軍們通常會以身作則率先跟敵人單挑互相挑釁,贏的人當然趾高氣昂士氣高漲,輸的人顏面盡士氣低落失很可能直接退兵。
將軍擂臺戰已經決定了下來,但郭旬總覺得有些不妥,心中一直感覺有些奇怪,難道敵人有把握能夠戰勝他們?還是說有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