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某個基因的普通對照組,也叫陰性對照組,也就是不進行任何的處理。
第二組,則是某個基因的過表達組,使得這個基因在某一個細胞的基因序列中高表達,高表達之後,看它後續實驗中,是否會出現與陰性對照組不一樣的地方,來進行判別基因的功能。
同樣的,為了避免它增多的陽性效果帶來的誤差,同時會對這個基因進行沉默或是敲除,也就是在沉默了這段基因,不讓它表達功能的時候,與陰性組對比,是否會出現一系列的差異。
如此更具有說服力。
這是常規的第三分組。
第四分組,如果需要實驗更加的完善的話,那麼肯定還需要用一個專門的基因沉默的藥物,與正常組作比較,證實它是可以透過藥物來沉默的,以驗證這個基因具有研究價值,甚至可能用於臨床。
以上的四個分組相互比較之後,就是一組比較完善的實驗組的分配了,做到這麼系統的對比,說服力自然是大大加強。
但是,這一切對照組有效的前提就是,你得證明你的確是過表達了或是沉默了基因。
這個時候,就需要RTPCR來驗證基因序列的表達量了,也是用來篩選可能出現的,轉染不成功,或是轉染效率很小的情況。
很多的實驗,很可能有人因為麻煩、費錢就會省掉這一步,但是這並不符合一個比較嚴謹的實驗流程的。
因此,陸成也是知道了RTPCR的相關操作流程,至少看了一遍,再結合理論的知識,下一次自己要做的時候,心裡至少知道該怎麼做。
而且以陸成現在幾乎是過目不忘的能力,這些操作他只要看了一遍,幾乎就能夠完全記住,所以根本就不害怕到時候重複不出來。
……
如此一來,陸成在實驗室的第一小步,就這麼走了出去。
實驗室裡的人也是知道了陸成這個新人的存在,而且,在秦霜、凱瑟琳等人的介紹下,她們還同時給一些研究生的學弟和學妹交待,如果有什麼簡單的,不願意做的,比較麻煩的操作,可以讓陸成給練練手。
嘿,還真別說,因為秦霜和凱瑟琳的開口,陸成第二天就被委託了幾個實驗操作。
比如是讓陸成測幾瓶腫瘤細胞裡面乳酸和葡萄糖的濃度,這些比較簡單的操作。
陸成當然不會嫌棄他簡單啊,因為雖然操作簡單,但是量並不小。
因為知道了陸成反正要做測定乳酸和葡萄糖,於是就像實驗室裡的傳統一樣,一些需要做這兩樣測定的所有其他人,都是不約而同的把自己的細胞交給了陸成。
堆積下來,竟然就有四份樣本需要做了。
練手的機會可是大大的有。
陸成看了一下,操作明天中午來做一下就差不多了。
……
時間緩緩而過,一下子就來到了週三。
週三的早上,陸成雖然很早就來到了實驗室,但是其實他的心情並不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