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校教務部第一時間聯絡了湘大二醫院的研究生部,對此事進行詳細調查,當前得到了回覆,湘大二醫院研究生院表示,網上所傳的某某,並非湘大二醫院的研究生。
3.為了更加詳細的瞭解事件始末,我們聯絡到了JAMA SURGERY的編輯,並從編輯部得到了關於‘網上所傳’的文章歷來投稿記錄及修稿記錄,有3點得到了證實:1.文章的發表單位是湘大二醫院。2.通訊作者系我校湘大二醫院研究生導師.3.一作非我校研究生。
以上是關於‘涉事學生’的回覆。
以下是我校關於此事的處理方案解析。
鑑於第3點,我們對第一作者進行了追綜調查,為了保護隱私,在未取得本人同意之前,本校無法透漏作者的姓名,以下還是以某某代替。
事實發現,某某於8月5日,借用了通訊作者的圖書館賬號和密碼,透過PubMed、Web of Science等資料庫,進行了文獻的搜尋和下載。
而我們從收錄雜誌的投稿記錄上來看,第一稿的接收時間是8月7日。正式收錄並發表於8月13日。僅僅間隔了6天的時間。
與此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某某於昨日晚22:26分,又提交了一篇文章BMJ的投稿。與此同時,BMJ的編輯還同時對某某進行了約稿。(註解:本資訊來源及公佈,已經徵得本人及相關雜誌的同意,並與之取得聯絡。)
再次為了確保文章來源的真實性,本校對相應的研究生導師做了詳細的訪談,證實了,‘涉事’的某某,當前已經參與並提出了兩個以上的臨床課題,當前所提的臨床課題,其中之一已經透過了二醫院倫理學會的稽核。
鑑於以上。
為迎合華國對於研究生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及最新檔案的精神——
我們不管是在職稱評定還是在研究生的招生時,都不應以文章數量或是考核分數作為硬性的考核指標。須更加註重學生的科研思維與科研能力的培養。
因此,本校特意與湘省教育廳及教務部提出申請,如某某願意,本校可以透過該研究生導師的專項名額,特招收某某為本年度研究生新生(直博)。
特此進行說明。
再下方,則是湘大官網釋出的關於幾個相關專案的專案書,以及相關部門的稽核意見。
……
看到這,祝元的瞳孔猛地一縮。
整個人當場尬住。
他把背往身後的椅子上一靠,目光緩緩地呆滯起來。
這,似乎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啊?
難道真踢到了鐵板了?
要說,有背景的人,可能買得到JAMA SURGERY的文章,但是,BMJ的文章和BMJ雜誌的約稿,一般人,能夠買得到?又有誰捨得賣?
如此這般,祝元大概思量了有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