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生院,有自己的招生要求,必須是要透過統考或是保送,或是有專項的名額,亦或者他已經有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才能破格錄取,這是最起碼的原則問題。”
“現在早就過了招生的時間,而且以上幾種,你說的人一個都沒有。學校怎麼可能打破這個規矩?”
閔教授似乎在據理力爭:“規矩就是把人的思維圈住的,這樣怎麼做得好功課,怎麼做好研究?都一下子框死了。”
“而且林尤本來在來我們醫院的時候,就有專項的名額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吧?”
聽到這,研究生部的人也是對林尤似乎有所耳聞,但是,其中一人卻是無奈道:
“閔教授,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是。”
“不患寡,只患不均。”
“你如果現在就額外招收一個連研究生統考都沒有參加的人,而且又沒有保研的名額,沒有參加過我們醫院的綜合考核,那你讓其他過了分數線,還沒有被我們錄取的人,怎麼想?”
“現在是資訊化社會,是透明的社會。”
“有些東西,是做不了假的。別人一查就能查得到,我們難道還要去教育部的系統裡更改成績?更改考試記錄?”
“鬧大了,對誰都沒好處。而且最被動的,就是我們學校。”
“你以為,我們不想看到一個很好的,一個教授都親自來我們研究生部,讚譽有加的學生進來?”
“我告訴你,如果他是應屆生,即便沒有保研名額,我們也可以幫他來弄一個。”
“但是要半途插進來,堅決不行。沒人敢這麼做,這是規定,那就是規定!”
“打破規則的一個人,最終會搞得一群人頭破血流,這樣的規矩,破之還能有用嗎?”
研究生部的一個輔導員,略顯無奈的說。
閔教授和在座的人,都不是傻子,當然很敏銳地聽到了關鍵處。
閔教授的臉一沉,聲音頓時壓下了很多:“你是說,這件事,以前那些考過了分數線,但是沒被錄取的人,就已經知道了?”
沒有人是傻子,閔教授當然也不是。
可是,林尤要收陸成研究生的事情,到目前為止也就科室的幾個人知道。
莫非?
不過閔教授不會以這麼惡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科室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