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2033年遮陽傘計劃中的巨型火箭分項從第一次試驗開始就一直順利,在這一年順利完成了所有的研究、設計、製造、陸地發射試驗、海上發射試驗、重複利用發射試驗、遮陽傘定位、張開與保持試驗等等,屬於遮陽傘計劃中火箭、發射船、傘面三大分項中最順利的專案之一。
之所以只是之一乃是三個分項在研究、設計方面都是按時完成任務的,只不過火箭的試驗串連一切,而且更多更復雜。
可是遮陽傘計劃研究、設計方面全面在計劃內完成,製造方面不少專案會拖後腿,這一來整個遮陽傘計劃按時完成率最多隻有90%。
這是地球人類為了自救,召開了一次參加國家最齊的世界大會,決定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渡難關以來第一次因有國家努力不夠而造成的任務無法及時完成。
造成一些國家拼命按計劃完成遠超他們應承擔的責任義務,一些國家承擔的任務並不多,可是還拖了後腿的原因很複雜,實際上也很難解決。
這是因為這次遮陽傘計劃中日韓俄等幾國乃是第一梯隊,完成的遮陽傘計劃總任務的份額達到了60%,可是按人口比例這幾國只要完成百分之二十四就可以了,即便是如世界上造船工業集中在這幾國中,加上世界上有一些國家工業基礎太低,這幾國要多承擔一些,可是在這個大任務上這幾國確實是盡力而為了。
相比之下連歐美也是勉強達到他們人口比例的任務份額,所以即便是他們再強調自己受災重,工業不對口或空心化,也是與他們常以天下為己任,或仁人君子的形象不大相符的,而且他們還沒能按時完成任務,原因主要還是在不夠用心上就說不過去的。
當然歐美並不算表現最差勁,中國人移民一億多去了桃源後此時的世界第一大國只承擔了人均任務的三成,但他們卻是完成任務最差的國家之例,可說是大大小小任務無一按時完成。
不過有人批評他們的話,他們也是很委屈,因為他們的理由是他們的工業基礎差,而且是他們承擔的任務按總數計是世界第四位,按人均計算是世界前三十位,比他們的人均收入排名高太多了。
該國的話還是事實,因為還有大量國家人均承擔的遮陽傘任務不足百分之十,還有一些國家甚至是接近於零貢獻直至真是一點貢獻也沒有。
造成這樣懸殊的原因在於一些微小國家連任務分派也是難辦,還有一些國家真是沒什麼工業基礎,而這一切也是客觀事實。
因為國家太多工業基礎差距又大,至於民族、語言又太多,所以有專家提議所有國家組成幾大集團才能更好完成超級發動機計劃,具體就是用幾年時間將微小國家合併起來,以及在這時間讓全世界的人至少會使用幾大語言中的一種,如此在需要時一些國家的勞動力向主要任務區集中,才能快速完成任務。
說實話這個設想很好,因為不管遮陽傘計劃還是超級發動機計劃,因為工業基礎及合適發射火箭、安裝超級發動機所在地只有少數國家。
而且為了節省成本、控制質量、確保時間,整個生產也只能在少數幾個國家的超級工廠裡進行,這一來一些國家勞動力利用到極點,一些國家只能提供一些礦物原料。
可人類自救人人獲益,按公平原則一些任務不重的國家雖然不會責備他們的工業基礎為什麼低,可是來任務重的國家充當勞動力也是應該的。
只是道理如此說,世界大會也接受了類似的想法,作出了讓微小國家先合併,以及所有的人必須會一門世界主要語言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