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九月末,漠北大雪,突厥受災。
......
公主府,武義拿著《孫子兵法》認真研讀,原以為姐夫滅門之事很快就會發酵,他還是高估了此時的資訊傳遞,此時已過去十天,依然沒有動靜,而他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怎麼教劉阿毛兵法,真是給自己找麻煩,但好的一點是,他怕在“阿毛”面前丟臉,開始認真學習兵法。
“道、天、地、將、法,這是這本《孫子兵法》的主要內容,所謂戰爭,都有自己目的,但在發動戰爭之前,要考慮自身的承受能力,好比大唐,如果現在對突厥發動戰爭,糧草、兵源就是大問題,他只能支援小規模、短時間的戰爭,你說說為什麼?”
武義喝口茶,看著劉阿毛冥思苦想,又看看姐姐和姐夫,他們兩是旁聽生,抓住錯誤就會調侃,搞得武義都不敢胡說。
李秀寧像沒看到一樣,逗著懷裡的小傢伙。
柴紹滿意的點點頭:“有進步,你說說為什麼?”
“不急,等阿毛說完我再說。”
劉阿毛:“糧食不夠吃,人不夠多,運輸困難。”
“不錯,都對,糧食為什麼不夠?因為我們剛剛經歷了蝗災,還有大批的難民,現在的突厥已經顧不上漢人奴隸的死活,自己人都壓榨的非常厲害,人員不能說不夠多,只是能戰之兵不多,新兵有不少,可他們沒什麼戰鬥力,你知道現在能隨時調動的兵力有多少?不到六萬,加上幽州李績、靈州李道宗也才八萬多,再說運輸的問題,一場戰爭能打多久,就取決於後勤,所以說這才是關鍵,當然,他們都是無名英雄,現在的戰爭都是在邊境打,距離越遠,運輸的成本就會成倍增加,戰爭是最後的選擇,最無奈的選擇,他傷害的不止是敵人,更是自己的百姓,當有一天,戰爭與百姓無關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強大。”
武義把書交給劉阿毛,“自己去看。”
柴紹:“你這樣講,他能聽懂嗎?”
李秀寧低頭淺笑。
柴紹:“怎麼了?武義講的很好,而且很深奧。”
李秀寧:“他就能講這些,具體的他也不懂,你還沒聽出來嗎?拿個《孫子兵法》,很像那麼回事,實際屁都不懂。”
柴紹疑惑的看著武義。
此時的他好像被人扒光了衣服,晾在人前,還好劉阿毛走了。
“姐,有你這樣的嗎?我說的不對?我總結了一晚上,在你這就一無是處了是嗎?”
李秀寧笑到:“對,我沒說不對呀?可這些東西對他沒用啊,他能主導一場戰爭嗎?你說這些是陛下應該聽的,是宰相們應該知道的,他是誰?最多就是個將軍,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武義突然笑了,就想著高深莫測,把這事忘了,“那個姐,要不你們來吧,我也沒打過仗啊,具體該怎麼練兵,我是真不知道。”
柴紹捂著臉,他都被這個小子忽悠了,“我可沒時間,陛下讓我閉門思過,再說明天哲威回來,我們父子有很多事要做。”